2018年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666教育学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对象: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义学科。教育心理学旨在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内容: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 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 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 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教学之后的检测和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 举例说明实验研究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答案】实验法是指从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①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是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如协方差统计分析)来实现的。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无关变量虽然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若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之前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如何检测因变量的一种
扼要的计划,它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举例:进行一项小学生数学认识发展的实验中,在实验之前应设计好实验,自变量要考虑到儿童年龄、性别等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实验施测的环境等,因变量用学生答对题的分数表示。其计分要客观合理,然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为数学成绩是等比数据,对其进行参数检验。
②实验过程中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以将误差减至最小。因为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影响实验的意外事件和干扰因素,致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如被试的中途退出、各种实验者效应(如期望效应)、被试效应(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等。
举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实验,如果是班主任作为主试,则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应进行统一培训,评分要客观,而且班主任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
3. 知识遗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如何防止遗忘?
【答案】(1)知识遗忘的原因
①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②经验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前面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抑制在系列学习、配对联想学习和自由回忆的记忆实验中,都获得了强有力的证据。
③提取失败说:认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存储是永久的。遗忘的发生,仅仅是由于一时难以提取欲求信息所致。如果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由于遗忘起源于线索的缺失或错误,因此如果能提供提取线索,就能提高回忆成绩。
④知识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井减轻了记忆负担。在有意义学习中,或者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或者由于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楚,也有可能以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教学中必须努力避免这种消极遗忘。
⑤动机压抑说: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S.Freud )提出。认为遗忘是因为人们不想记,而将一此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2)防止遗忘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
①复习时机要得当:由于遗忘的发展开始很快,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为此,在教学上必须遵守“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的原则。
②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合理分配复习时间,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③复习次数要适宜:教材的保持或遗忘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一般复习的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 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总之,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4. 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学习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1)活动模式
加里培林等的研究表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模式由于概括性、完备性与独立性的不同,可能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向类型,它们的学习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①具体的、不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条件的了解是不完全的、具体的,主要是通过本人的尝试而获得的。研究表明,在这种定向基础上形成的活动过程进行得很缓慢,并有大量错误,而且难以迁移。完成活动的条件稍有变化,则此活动力式的再现就很困难。
②具体的、完全的、现成给予的定向类型:学生对于获得条件的了解是完全的、具体的,但不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是教师给以现成的。在这种类型的定向基础卜的活动形成较快,而且可以没有错误,但活动方式的迁移有很大的限制,局限于完成动作的类似条件。
③概括的、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的了解是完全的、概括的,而且这种活动的概括方面,是学生独立提出的,不是给以现成的。在这种定向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不仅速度快,可以没有错误,而且活动方式的稳定性强,迁移范围广。
④概括的、完全的、现成给予的定向类型:给学生提供概括形式的活动方式,即这种活动方式不仅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而且适用于整个一类情况。这种活动方式的体系是完备的、充分的,能够正确地完成有关这一类课题的所有情况下的活动。可是,这种定向基础是以现成的形式给子的,不是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提出来的。
在技能的初步形成阶段,第三种定向类型最为有效,第四种定向类型次之,第一种类型最差; 在技能的适用范围和灵活应用方面,第四种定向类型最为有效,第三种定向类型次之,第一种类型最差;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方面,第四种定向类型最佳,第一种类型次之,第二、三种类型最差。
(2)知识基础
知识可以表现为某种活动的一种定向映象,丰富、准确的定向映象直接影响着技能的形成过程。安德森认为技能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也反映了知识对技能产生的影响。大量的实验与经验都表明,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对专家与新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