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631语言学综合之语言学纲要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2. 汉藏语系

【答案】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分出来的十大语系之一。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一般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3.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l],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4.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

第 2 页,共 25 页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二、简答题

5. 举例说明造成汉语句子歧义的原因。

【答案】歧义是由一个句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所形成的。歧义产生的原因从大方面讲可归为两类: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境歧义。

(1)口头歧义主要指同音造成的歧义。例如,

(2)书面歧义分为:

①词汇方面造成的歧义

a. 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我说不好(bu/bu轻声与否)。

b. 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

c. 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大门没有锁(锁:n/锁:v )。

②语法方面造成的歧义

a. 词和短语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他要炒鸡蛋(炒鸡蛋为名词/炒鸡蛋为动宾短语)。 b.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进口彩电(动宾/偏正)

c.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新(定)职工宿舍(中)/新职工〔定)宿舍(中)。 ③语义方面造成的歧义

a.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连厂长都不认识(厂长可为施事,也可为受事)。 b. 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老王有个女儿很骄傲(骄傲可指向老王,也可指向女)。 ④语境不同造成的歧义

指代不明、省略不明、范围不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歧义等。

6. 辨析下面的同义词。

商量/商榷截止/截至

【答案】(1)商量/商榷

①相同点

a. 从词性上来讲,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交换意见”的意思。

b. 从语法功能卜来讲,二者都能做主语、谓语、定语、宾语。

②不同点

a. 从语义上来讲

第一,理性义:“商量”着重指对有不同看法、欠缺错误的意见观点提出讨论,除用于意见观点外,还广泛用于解决各种问题; “商榷”指一般的协商讨论,多用于意见观点。

第二,色彩义:“商量”多用于口语; “商榷”要庄重些,多用于书面语。

第 3 页,共 25 页 考试(期中/期终)。

b.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

第一,“商量”后面可接表动作时间的词语。例如,商量了一会儿。但不能说“商榷了一会儿”:“商量”能做“有”的宾语,“商榷”不能。

第二,“商榷”可以用在形式动词之后组成述宾结构,如“进行商榷”、“值得商榷”,而“商量”不可以。

(2)截止/截至

①相同点

a. 从词性上来讲,一者都是动词,都表示到某一时间点上的停止。

b.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二者都可以充当谓语、定语。

②不同点

a. 从语义上来讲,“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 “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

b. 从用法上来讲,“截止”置于表不时间的词语之后,“截至”则置十表不时间的词语之前,情况正好相反。

三、论述题

7. 论述并举例说明社会发展对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

【答案】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发展对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的发展速度决定着语言的发展速度

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而社会发展较快的民族,其语言总是发展很快。

(2)社会的需要刺激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十社会交际的需要。无论是语音的变化,还是语义、语法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的集体意志,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决定语言的发展变化。

(3)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①从语言发展变化的外部动因出发,社会的分化会带来语言的分化,可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社会的接触会带来语言的接触,出现语言联盟的现象; 社会的融合会使语言同样出现融合的现象,不同民族在长期的杂居接触中,语言为发生融合,采用生产力水平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语言。

②从语言系统内部来看,语音、词汇、语法二个子系统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词汇和社会的发展联系非常紧密。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中打卜自己的印记。这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语的替换。

第 4 页,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