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4语言综合(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综合运用)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声母
【答案】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称作“零声母”。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dng" (光)中的ngo 车甫音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2. 受事主语
【答案】受事主语是指动作接受者的主语,即当某一动词充当谓语时,由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充当的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狼咬死了。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涵义比一般也要宽泛一些,只要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都是受事。
3. 方言
【答案】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指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与日常用语,俗称地方话。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形成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 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例如,汉语中有北方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闽方言区、吴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七大方言区,每一方言下还有小的分支。
4.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5. 语流音变
【答案】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临近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英语中的连读现象;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近或相同的音,在语流中要改变其中一个音的读音的现象,如上声的变调; 弱化通常发生轻声或弱读现象中,如汉语中的轻声现象; 脱落是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而产生的,如汉语音节中的“豆腐”等词。
6.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7.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8.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9.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10.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二、分析题
11.用严式音标给下列汉字注音,并归纳/a/的音位变体及其分布条件:
(1)造
(2)家
(3)建
(4)权
(5)快
【答案】(1)造
(2)家
(3)建
(4)权
(5)快
/a/的音位变体及其分布条件具体如下:
音位 音位 变体出现条件 举例
[a] 出现在韵尾[-i]或[-n]之前 [ai][an]
[A] 出现在无韵尾的音节 [ iA][uA]
/a/ [a] 出现在韵尾[-u]
或之前 [au]
出现在韵头[i-]和韵尾[-n]之间
12.分析下列句中“是”的词性和意义。
(1)我是昨天通知他的。
(2)天安门广场是花的海洋。
(3)他是有点儿笨。
【答案】(1)该句“是”是助词,表示强调“通知他”的时间是“昨天”。
(2)该句“是”是系动词,突出天安门广场上花的多。
(3)该句“是”是助词,表示承认“有点儿笨”的事实。
13.辨析以下两组例子中各个句子在语义或表达(语用)功能上的区别。
(1)a. 你想喝点什么?
b. 你想喝点什么吗?
【答案】①从语义来说,“你想喝点什么? ”的句子焦点是“什么”,即询问对方所要喝的类型,而“你想喝点什么吗? ”的句子焦点在语气词“吗”上,即询问对方是否要喝东西。
②从表达功能来说,“你想喝点什么? ”是一般疑问句,被询问的一方只需要直接回答; 而“你想喝点什么吗? ”是是非问句,存在是非选择关系,被询问者要先选择,再回答。
(2)a. 人来了。
b. 来人了。
答:①从语义来说,“人来了”中“人”是特指,是说话双方都知道来人的身份。而“来人了”中“人”的对象指代不明,是泛指,即来人的身份是不明的。
②从语用来说,“人来了”说明说话人对来的人是有准备的,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已知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