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36新闻传播史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见领袖
【答案】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two-stepflowofcommunication 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2. 公民新闻
【答案】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 )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 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3. 《前锋》月刊
【答案】《前锋》月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1923年7月由中共中央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为避免当局的注意,假托在广州出版。1924年2月1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如它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它重视调查研究材料,采用了许多统计数字,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但是,它对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宣传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
4. 《民立报》
【答案】1910年10月11日,由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于右任出任社长,宋教仁、章士钊、张季莺等报界俊秀任编辑。其志还是宣传三民主义。1911年7月,领导长江流域革命斗争的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民立报》成了这个总会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它又发表
第 1 页,共 7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