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4
●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新华日报》
【答案】《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大型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该报大力宣传中共中央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团结抗战、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以及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的游击战争理论,无情地揭露了日寇侵华阴谋和罪行,及时报道中国军队的抗日战绩。
2. 监督批评权
【答案】监督批评权是公众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一项权利。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传播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利益。因此,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四种:①个人的信息反馈;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3. “走转改”
【答案】“走转改”是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在新闻领域倡导联系实际、深入基层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2011年8月共同提出,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致力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等。
4. 媒介审判
【答案】媒介审判(trialbymedia ),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