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财经大学财政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答案】(1)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
在图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 和MR 分别表示厂商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并由直线AC=MC表示。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产量定在Q 2,价格为只,它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价格超过生产该单位所引起的成本。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Q 1,价格应降到P 1,这时P=MC。然而,垄断决定的价格和产量只能是P 2和Q 2。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Q 1和价格P 1,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ΔFP 1H 的面积,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 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三角形ΔFP 2G 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代表由于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
(2)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
2. 近年来,我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周期性波动的态势:价格在丰收年份往往很低,但次年会有较多幅度的上升……如此反复。试对此进行解释,并分析就此采取的政策。
【答案】(1)对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周期性波动态势的解释
在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出现周期性波动的态势是由农产品供给的变动引起的。由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小于1,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又不易储存,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下面结合发散型蛛网模型进行分析。
图中,由于农产品缺乏需求价格弹性,所以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Q e 减少为Q 1。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为了购买全部的产量Q 1,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月,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君。根据第一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月,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 2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 2,接受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P 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 2。根据第二期的较低的价格水平P ,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 a 。在第三期,消费者为了购买全部的产量Q i ,愿意支付的价格上升为只,于是,实际的价格又上升为P 。根据第三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 3,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提高到Q 4。可以发现,如此循环下去,如图所示,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上下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E 所代表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越来越远。
发散型蛛网
(2)可以采取的政策
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会损害农民的利益,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护和支持农业的发展,可以采取的政策有:①政府或相关机构向农民提供相应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科学生产; ②建立农产品的库存机制,适当根据农产品的需求稳定农产品市场的供给,从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③严厉打击或抑制农产品的投机行为,稳定农产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稳定市场价格。
3. 一个经济原先处于长期的完全竞争状态,对该经济做如下假定:
①只有L 和K 两种生产要素作为投入;
②只生产X 和Y 两种商品,并且X 和Y 为替代品;
③X 行业和y 行业都是成本递减行业。那么:
(l )如果对商品X 的需求增加,会有哪些影响?
(2)商品Y 的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答案】(l )以局部均衡的观点来分析,对商品X 的需求增加的话,那么商品X 的价格就要上升,在短期内,生产X 的厂商获得利润,就会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扩大商品X 的产量。从长期来看,生产商品X 的厂商将会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会有新的厂商加入,直到该行业的超额利润降为零为止。又因为生产商品X 的行业是成本递减行业,所以新的长期均衡价格和数量将低于初始的均衡值。
(2)要讨论商品Y 的市场变化情况,就要运用一般均衡的观点。因为商品X 和商品Y 为替代品,那么商品X 的需求增加,会导致对商品Y 的需求减少,商品Y 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在短期内,生产商品Y 的厂商获得亏损,就要减少产量。从长期来看,生产商品Y 的厂商将会减少生产规模,并且有的厂商会退出该行业,直到留在该行业的厂商无亏损(即超额利润由负升为零)为止。又因为生产商品Y 的行业是成本递减行业,所以新的长期均衡价格和数量将高于初始的均衡值。
4. 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条件?
【答案】MR=MC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条件,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
令厂商的利润等式为:
对厂商的利润等式求导数,得:
当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有:
即:MR=MC。
所以,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最大的利润。设想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表明该企业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因而需要继续增加产量; 如果产量增加到使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因产量过多而减少,因此需要减少产量。可见,MR=MC是企业实现利润最人化的决策条件。
。
二、论述题
5.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何关系? 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如何体现在现实中的? 请举例说明。
【答案】(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将资本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出的增量即资本的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一般认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并不是根据经济学中的某种理论或原理推导出来的规律,它是根据对实际的生产和技术情况观察所作出的经验性概括,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同时,该规律只有在下述条件都具备时才会发生作用:生产技术水平既定不变; 除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外,其他投入要素均固定不变: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必须超过一定点。
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产量却有所增加,这种情况被认为发生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由两个层次观察到:第一,产量不变时,所使用的要素投入减少; 第二,要素投入不变时,其所生产的产量增加。
显然,按照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不存在技术进步时,总产出最终停止增长。可是,现实的经济实践表明,总产出并没有停止增长的情况,原因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的生产率,保证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