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政治地位迅速攀升,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保持这种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科技竞争力。而原始性创新已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是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因此提高我国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管理界和政府有关决策部门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长期以来,很多研究都将科学论文作为测度国家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认为科学论文的引用次数越多,科学影响力越大,它的原始创新性就越高。于是本文通过考察科学论文的发表情况从一个侧面来测度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本文采用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主流研究的基本假设:即认为美国科学情报所(ISI)收录的SCI&SSCI 的期刊论文代表科学与工程领域及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显著的研究成果,原创性较高的论文能够得到较高的引文率。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选用ISI数据库,使用SCI&SSCI的论文数量以及引用频次作为衡量科学论文产出水平的主要指标,并通过国际比较来得到我国的科学论文产出水平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进而从一个侧面来反映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我国的SCI&SSCI论文数量以及引用次数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我国的SCI&SSCI论文数量呈指数增长,但是我们发现我国论文质量并不是很高,同时我国内地高校院所入围 HighlyCited.com高引研究人员名单的研究人员寥寥无几,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接着,本文根据各个学科总论文数量和总引用频次的世界排名,对我国各个学科的相对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我国的基础性学科的研究产出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应用型学科。本文进一步通过相对引文影响指标(RCI)以及调整后的RCI(ARCI)这两个科学指标来测度我国科学论文的质量以及科学影响力,研究发现我国各学科的研究质量跟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原创性低是我国科学研究产出的显著特点。最后本文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中的有效性评价模型(CCR和BCC),对33个国家的论文产出绩效进行测度并通过聚类的方法来比较分析,同时对比较的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