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826旅游综合之旅游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述题
1. 在推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方面,政府有可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通常包括哪些?
【答案】为了鼓励发展旅游业、协调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布局、以及为了消除旅游供给中的某些“瓶颈”问题,很多目的地政府都对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者实行投资鼓励政策。这些鼓励政策大致可分为三类:
(1)与减小项目投资额有关的优惠政策。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提供投资补贴、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还贷期、提供基础设施、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建设用地、对开发项目所需进口的建材实行减免关税,等等。
(2)与减小项目经营成本有关的优惠政策。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一定时期内实行减免纳税(例如开业5年内实行免税,第6-10年实行减税)、提供员工培训补贴、对营业所需的进口物资实行减免关税、提供特别折旧免税,等等。
(3)投资者的资本、利润、利息可自由汇出境外,帮助提供贷款担保,保证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等等。
2. 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
【答案】目前世界各地政府都在以不同形式对本国或本地区的旅游发展进行干预。政府对旅游发展进行干预的必要性表现在:
(1)旅游企业所有权的分散性及其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决定了各旅游行业或企业之间不存在自动的协调。因而这一问题只能靠政府有意识地进行干预才一有可能得到解决。
(2)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供这些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产品是旅游目的地政府的责任。
(3)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并非某一旅游行业或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该国或该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
(4)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
(5)为了防止或抑制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促成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
总之,由于旅游业结构的综合性以及整体旅游产品集合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政策目标不可能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行为去实现。
3. 简述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现状。
【答案】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由三部分人构成:来我国内地旅游的外国人(包括外籍华人); 来我国内地旅游的海外华侨; 来我国内地旅游的港澳台同胞。中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港澳台市场和外国人市场。中国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依次为:亚洲市场; 欧洲市场; 美洲市场; 大洋洲市场; 非洲市场。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下:
(1)与20世纪so 年代时的情况相比,其中欧洲市场的排序已由过去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原因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洲来华旅游者的数量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进入21世纪后,中国旅游业主要国际旅游客源国的构成范围和排序情况基本上已经趋十稳定。
(2)在20世纪的整个80年代中,中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国的构成范围和排序情况相对比较稳定。近距离的周边国家和远距离的欧美国家各占一半。但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国的构成范围和排序情况陆续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和蒙古这4个周边国家的来华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并使得这些国家皆进入了中国旅游业的10大国际客源国之列。
②日本和美国虽然维持了其作为中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国的地位,但在国际来华旅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开始时有下降。
③欧洲的来华入境游客数量虽然一直在不断增多,但增长速度缓慢,而且在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
上述情况反映出,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构成,已呈明显的近程化发展趋势。根据这一趋势,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今后将更加集中于亚洲。这一符合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构成规律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市场已经趋于成熟。
二、论述题
4. 我国在旅游统计中对国内旅游者是如何界定和分类的? 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案】(1)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对纳入国内旅游统计范围的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对国内游客的具体解释是: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等原因,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在这一定义中,惯常居住地是指一个人最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于此居住的城镇(乡村),或者虽然在这个城镇(乡村)只居住了较短的时期,但未来12个月仍会返回那里居住。
(2)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体系中,国内游客分为两类:
①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到访之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②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10公里以外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到访地区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
内游客。
(3)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还规定,国内游客统计范围中不包括下列人员:
①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的领导十部;
②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③调遣的武装人员;
④到外地入学就读的学生;
⑤到外地基层锻炼的干部;
⑥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⑦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5. 罗马会议对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是如何界定的? 这一界定有哪些特点?
【答案】1963年联合国在意大利的罗马召开了一次由全体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简称罗马会议)。此次会议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考虑,对入境来访的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围作了新的规范。
(1)罗马会议提出,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入境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在旅游统计中,“游客”下分为两类:
①在所到访的旅游目的国停留过夜的游客。旅游统计中对这类游客使用“旅游者”这一术语。 ②在所到访的旅游目的国未作停留过夜,而是当日离去的游客。旅游统计中对这类游客使用“一日游游客”这一术语。
(2)罗马会议对游客定义所作的具体解释和规定
①游客是指除丁移民和就业的目的以外,基于任何其他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其访问目的可属下列之一: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体育活动等); 事务(包括商务、家庭事务、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②旅游者是指到某一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停留24小时的游客。
③一日游游客是指到某一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其中包括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到访并上岸访问的游船乘客)。
(3)罗马会议针对游客定义的基本特点
①将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入境来访人员统一称之为“游客”。
②以是否在到访国家停留过夜为区分标准,将来访游客进一步细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不作过夜停留的“一日游游客’夕。这意味着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游客需要分别进行统计。
③根据入境来访者的惯常居住地,而不是根据其所属的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④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界定入境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6. 通过了解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可得出哪些认识或结论?
【答案】通过了解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可得出的认识或结论主要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