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题 1. 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的理论内涵。 【答案】(1)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即是进行舆论引导,它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2)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舆论导向是中共对思想宣传下作部门和新闻单位提出的政治方向要求,思想宣传工作部门与新闻媒体在反映舆论、评介舆论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进行报道,对社会舆论所起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具体而言,舆论导向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即就新闻媒体反映的当前国内外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做出评定和判断,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做出规划和提供相关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即就目前社会舆论和新闻舆论的具体情况和动态走势进行调控,确保舆论沿着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健康运行。 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即为了宣传某一理念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造利于宣传的话题和报道主题,在全社会掀起针对此理念的讨论活动,将前期预热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 2. 试述大众传播社会效果三层面。 【答案】(1)传播效果的层面 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①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外部讯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的知识量和知识构成的变化。 ②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外部讯息作用于观念、意识而引起的情绪或感情的变化。 ③行动层面上的效果。认知、态度层面上的这些变化外化为人们的言行而产生的行动上的变化。 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2)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①环境认知效果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是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提示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为己任的,但它们并不是有闻必录。传媒报道什么、不报什么、

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都在影响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这种效果,传播学中也称“视野制约效果”,换言之,大众传播制约着人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②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大众传媒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的,它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既有的规范和价值。

③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它们还通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大众传播具有“地位赋予”功能,一种行为如果得到传媒的广泛报道和传播,往往会成为一般人学习或仿效的对象。

3. 人们能否通过大众传播实现不同群体之间的共享和互动? 如果能,怎样实现? 如果不能,为什么?

【答案】大众传播能够实现群体之间的共享互动。

(1)当下的社会是一个自媒体兴盛的时代,网络技术高度进度,技术的进步使得传播能够广泛进行,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了解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业能通过各种渠道到达人们的手中,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使得信息共享成为易事。

实现途径的社会是一个自媒体兴盛的时代息进行大规模的报道,来控制。

(2)实现途径,具体如下:

①需要所有的媒体进行合力宣传和报道,使信息能够到达各个阶层,而不使得有些阶层不能够得到信息而出现信息闭塞。

②要更好区分媒体定位,划分定位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使受众能够清楚理解信息的含义,达到有效宣传的目标。

③还需要不同的群体自身积极主动去沟通去填补群体之间的信息差距。

4. 什么叫人众传播的麻醉负功能? 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答案】(1)麻醉负功能

默顿提出,有些行为或结构会降低系统的适应性或调节能力,这些后果与功能相反,所以被称为负功能,或称功能障碍。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大众媒体会使广大群众在政治上冷漠和迟钝,把大量时间用在阅读、收听、思考大众媒体中,而不是投人到有组织的实际行动中。他们把对当代种种问题的了解作为采取行动的替代品,自以为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了解甚多而沾沾自喜,但实际上并没有对解决它做出实际的贡献,充其量只是一个旁观者。

尽管这个功能是否真正存在还值得讨论,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这一功能的论述相当具有批判性,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讨论了大众媒体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区别也不是截然的。

(2)证明

比如,“开心农场”之类的游戏占用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之麻醉于游戏之中。即正当人们打算用这些经过几代人斗争而赢得的宝贵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时,媒介却以它诱人的通俗货色把它们占用了,使它们在消遣、娱乐和平庸之中化为鸟有。

由此可以证明,大众传播麻醉功能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大众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多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致使人们每天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从而没有多少时间直接投身社会实践,与社会的关系便日趋疏远和冷漠。二是这种对社会间题和社会活动的了解让大众获得了虚幻的满足,使他们“从积极地参与事件转变为消极地认识事件”,从而逐步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

二、论述题

5.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自提出之后,就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广泛注目,许多学者纷纷对它进行探讨和验证,并形成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请论述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新媒介的技术特点,论述该理论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及其不足。

【答案】(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D.L. 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忽视或掩盖对其他问题的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则倾向于关注和思考大众传播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传播给各个问题确定的重要性的次序,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大众传播通过调动受众的注意力来安排问题的轻重次序,从而间接达到影响舆论,左右人们观点和思路的目的。

(2)新媒介的技术特点

①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新媒介传播的双向性大大改善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②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新媒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样的传播功能融为一体,为人们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提供空前便利,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提高。

③媒介资源的丰富化。丰富的媒介资源是数字化技术的巨大成果,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得以改善,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有望成为能动的传播者。

④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电子通信、卫星和互联网络等新技术为跨国乃至全球传播提供了条件,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受更多变量的影响。

(3)“议程设置功能”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及不足

①受众地位的提高,传受双方互动性的增强、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的便利使得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媒介议程设置能力减弱。

②媒介资源的丰富化使得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成为能动的传播者,受众设置议程的能力增强,媒体议程设置效果减弱。在某些情况下,受众己经开始设置媒体的议程。另一方面,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也使得大众媒体设置议程的难度增加。

③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得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全球范围内信息共享,媒体议程设置难度加大。

④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到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尤其在新媒介条件下,受众兼具传播者的角色,源于民间、具有广泛社会关心的重要问题最终登上传媒议程的情况是常见的。

⑤从一般意义上讲,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也不能将它的效果绝对化。

三、名词解释

6. 信息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仟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J 性; ②信息的扩散性; ③信息的传递性; ④信息的扩充性; ⑤信息的浓缩性; ⑥信息的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