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培养单位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838环境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吸附等温线【答案】吸附等温线是指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 )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 )之间的关系曲线^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即Henry 型,Freundlich 型和Langmuir 型。
2. 土壤环境容量
【答案】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
,是指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
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不同土壤其环境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这涉及到土壤的净化能力。
3. 专性吸附/非专性吸附
【答案】专性吸附是指非静电因素引起的土壤对离子的吸附; 非专性吸附是指土粒表面由静电引力对离子的吸附。如砷,在土壤中砷主要是通过阴离子交换机制而被专性吸附,当体系的升高时,有利于砷的解吸。升高,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增加。
4. 环境化学效应
【答案】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如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二、简答题
5. 简要说明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及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及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如下:
6. 简述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因素。
【答案】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 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影响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
(1)盐浓度升高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能把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这是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的主要途径。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好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下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铁、锰等全部或部分溶解,被其吸附的或与之共存的重金属离子也被解析出来。
(3)降低
降低值
:的升高而降低。其原因既有离子的竞争吸附作值,使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的竞争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析量。在一般情况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着反应体系
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的浓度往往很高。
(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用,也有金属在低pH 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以及配合物的溶解等。因此,在受纳酸性废水排
天然或人为的配合剂使用量的增加,可使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形态存在,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下来。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能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从而引起重金属从沉积物
7. 简述丙酮酸的生物转化过程„
【答案】丙酮酸的生物转化过程如下:
(1)有氧氧化条件
丙酮酸通过酶促反应转化为乙酰辅酶A ,它与草酰乙酸经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再经酶促反应生成草酰乙酸,与上述丙酮酸持续转变成的乙酰辅酶A 生成柠檬酸,
再进行新一轮的转化,称为TCA 循环。
(2)无氧氧化条件
丙酮酸通过酶促反应,往往以其自身作为受氢体被还原为乳酸,或以其转化的中间产物做受氢体,发生不完全氧化生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及二氧化碳等。
三、论述题
8. 推导米氏方程式,并解释米氏方程中Km 、
Monod 方程中
的意义。
【答案】(1)米氏方程的推导
酶促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底物(S )与酶(E
)形成复合物(
ES ),再分离出产物(
P )
,
即如下式所示:和Langmuir 吸附等温线中
A
式中,
令
次为率微分方程依为相应单元反应速率常数。为酶的总浓度;[E]为底物浓度;[ES]为底物一酶复合物浓度。则ES 形成与分解的速
假定酶促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则
令将上式整理成
产物P 的生成速率,即酶促反应的速率(v )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