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714中国书画史与理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圆雕
【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具有生动、逼真、传神的特点。
2. 自由诗
【答案】自由诗是一种不拘格律,音韵、字数、句数自由的诗体,又称新诗,与格律诗相对而言。自由诗一般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其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山诗的创始者,其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五四”前后,自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期间均有新诗问世。
3. 《原始文化》
【答案】《原始文化》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代表作。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在原始人看来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定是与巫术有密切关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准确,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4. 大象无形
【答案】“大象无形”是老子提出的美学观点。“大象”原指一切事物的本原,后引申为封建帝王一统天下。“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谈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5. 神韵
【答案】神韵,又称“韵”,是指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神韵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神韵”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
6. 形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以表象作材料,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独创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7. 罗伯特·温图利Robert Venturi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家,他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著有《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9年,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则多”的设计原则,罗伯特·温图利在论文中提出了“少则烦”的设计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提出挑战,并阐明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在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温图利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提高; 另一方面,他公开提出“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他认为真正左右美国建筑和设计的是商业力量和市场力量,是代表了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满的整整一带设计师的心声的呐喊。
8. 阎立本
【答案】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长于绘画、工艺、建筑,尤其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誉为“神品”。阎立本长于刻画人物神貌,且擅长政治题材,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其中,《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阎立本不仅再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和仪态。
9. 审美期待
【答案】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和欣赏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它使接受者具有期待视野,并希望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得到满足。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它影响着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的交融互动,影响着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
10.艺术体验
【答案】艺术体验是艺术家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艺术家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进行加工创作。艺术体验一般包括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呈现出“取精用宏”、“厚积薄发”的原则和特点。
二、简答题
11.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
【答案】(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①政治影响艺术的发展
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最终决定艺术的因素是经济基础。
a.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政治可以任意左右艺术的发展,实际上是把艺术降低为政治的附庸,而把政治抬高到与经济基础等同的地位。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既承认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关系,同时又承认艺术最终是由经济决定的。
②经济基础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中外艺术史上的大量事实证明,进步的艺术总是为上升的经济关系通过进步的政治所决定的,并且反过来给政治以及经济以积极的影响; 而没落的艺术则是为没落的经济关系通过反动的政治所决定,并且反过来为其政治以及经济服务。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艺术、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①道德影响艺术的发展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己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
②艺术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为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例如:
曹植在《画赞》中曾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 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 见篡臣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