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总明观”设置于南朝( )
A. 宋
B. 齐
C. 梁
D. 陈
【答案】A
2.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
A. “不言之教”
B. “以法为教”
C. “兴利除害”
D. “化性起伪”
【答案】A
3. 在实行的大学区制中,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是( )
A. 教育部
B. 北京大学
C. 科学院
D. 人学院
【答案】D
4. 太学始建于何时? ( )
A.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B. 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
C. 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
D. 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
【答案】A
5.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A. 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第 2 页,共 82 页 )
B.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C. 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 明了、联合、提示、巩固
【答案】B
【解析】在对儿童学习活动心理学认识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指出,仟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2010年该考点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6. 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 京师同文馆
B. 北洋水师学堂
C. 江南水师学堂
D. 福建船政学堂
【答案】D
7.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 )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庄子
【答案】C
8.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教育采取了什么政策? ( )
A. 不抵抗政策
B. 放弃政策
C. 取消政策
D. 战时须作平时看
【答案】D
9. “夏曰校,殷曰庠,周约序。学则二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段话语出于哪部书? (
A. 《论语》
B. 《尚书》
C. 《礼记》
D. 《孟子》
【答案】D
第 3 页,共 82 页 )
10.“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积分法”
D. “六等黑出陆法”
【答案】B
1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
A. 制度教育学
B.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 批判教育学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育理论流派基本观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制度教育学重视制度的教育价值;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主张以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课程内容;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批判教育学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12.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A. 纵向迁移
B. 横向迁移
C. 一般迁移
D. 普遍迁移
【答案】B
【解析】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凹透镜与凸透镜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因此,答案选B 。对于迁移的分类一定要弄清楚,理解透彻。位置上。
13.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
A. 浙江大学
第 4 页,共 82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