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大学理学院614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中,被测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 原子化系统
B. 空心阴极灯
C. 分光系统
D. 火焰
【答案】A
【解析】原子化效率越高,则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2. 已知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5%
B.83%
C.25%
D.53%
【答案】A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药物具有( )。
A. 环状结构
B. 不饱和结构
C. 饱和结构
D. 酯结构
【答案】B
【解析】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吸收。
4.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
A. 电子直接通过
B. C. 通过在或跃迁的基团才能在紫外一可见光范围内产生,今在545nm
处用浓度为溶液,3.00cm 比色皿测得透射比为( )。 单晶膜的导电机理是( )。 单晶膜 单晶膜的空间点阵进行传导 单晶和溶液之间的界面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单晶表面上 D. 通过吸附作用聚集于
【答案】B
【解析】晶体膜电极的导电机制是由于晶格缺陷(空穴)引起的离子传导作用。
5. 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峰称为( )。
A. 基频峰
B. 泛频峰
C. 特征峰
D. 相关峰
【答案】C
6. 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EDTA 的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 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辅助络合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答案】A
7. (多选)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光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A. 分子既有振动,又有转动,太复杂
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 因为分子中有C 、H 、0以外的原子存在
D. 红外非活性振动
【答案】BD
【解析】简并是振动形式不同但振动频率相同而合并的现象。红外非活性振动是不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
8.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 )。
A. 光电管
B. 光电倍増管
C. 真空热电偶
D. 光电池
【答案】C
【解析】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真空热电偶,是将温差转变为电位差的装置。
9. 某配位滴定体系,被测物
干扰物溶液( )。 A. B.
C.1 D.
则终点前|=
【答案】A 【解析】太小,对无干扰
,
10.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主要优点为( )。
A. 谱线干扰小
B. 稳定性好
C. 背景低
D. 试样用量少
【答案】D
【解析】非火焰原矛吸收法(常用的原子化器是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主要优点为原子化
,可测固体及黏稠试样。 程度高,试样用量少(1〜)
1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 吸收带、K 吸收带和R 吸收带的是( )。
【答案】C
【解析】苯环可产生B 吸收带和E 吸收带,羰基可产生R 吸收带。羰基和苯环共轭,B 带、E 带和R 带都发生红移,同时吸收增强。共轭后的E 带也可称为K 带。所以四种化合物中只有苯乙酮能同时产生B 吸收带、K 吸收带和R 吸收带。
12.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滴汞电极属于下列哪一种电极( )。
A. 浓差极化电极
B. 电化学极化电极
C. 难极化电极
D. 理想可逆电极
【答案】A
【解析】在滴汞电极表面产生浓差极化现象是极谱分析的基础。
二、简答题
13.淀,为什么所得沉淀的类型不同?
【答案】因为
5.5, 所以虽然两者的和形成晶核的临界均相过饱和比为1000, AgCl 的临界均相过饱和比则为基本相等,但当加入沉淀剂时不易超过其Q/S, 不致产生太多的晶两者的相差不大,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沉核,故生成较大的沉淀颗粒;AgCl 则容易超过其Q/S,易形成大量的晶核,所以沉淀颗粒非常微小,而形成凝乳状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