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610传播史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加勒比通讯社
【答案】加勒比通讯社于1975年由加勒比共同体创办。其创办目的是促进共同体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帮助那些迄今尚无有效新闻事业的共同体成员。该社创办后逐步接管了路透社巴巴多斯分社。1976年,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区域性通讯社,其总部设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
2. 利尔本
【答案】利尔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均派领袖,杰出的出版自由战士。他曾因将在尼德兰出版的清教徒小册子偷偷运到英国,被“星法院”判处终身监禁。1640年,在革命风暴中,利尔本被释出狱。内战中,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平均派领袖。平均派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代表,主张颁布成文宪法,限制权力,建立分权制度,实现出版自由。
3. 《华盛顿邮报》
【答案】《华盛顿邮报》美国首都的主要报纸。1877年12月6日由赫金斯创办。1933年,迈耶提出了著名的办报原则: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1946年先后购买了《华盛顿时代先驱报》、《新闻周刊》和几家电视台,成为新型传播集团。1971年,继《纽约时报》后揭露美国在越战中有关秘密情报,声名大振。1972年,报道“水门事件”,迫使总统尼克松辞职,并获得197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享誉世界。1983年出全国版。该报是美国唯一可以在某些领域与《纽约时报》一争高低的报纸。该报的消息翔实,注重国会新闻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来源广,重大国际问题分析较有见地,文章犀利,并且有较高质量的漫画和连环画。
4. 电脑辅助新闻学
【答案】整个新闻界在互联网介入下出现了电脑辅助新闻学,简称CAJ 。所谓电脑辅助新闻学,主要便是借助在线服务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环球网等进行新闻采集,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5. “联环同盟”协定
【答案】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6. 《俄国财富》
【答案】《俄国财富》是19世纪90年代俄国民粹主义繁荣时期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该杂志是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1876年在莫斯科出版,同年迁至彼得堡,创刊之初刊登了许多研究经济问题的文章。俄国民粹派的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于1894年至1904年任主编。80年代以后,米海伊洛夫斯基逐渐由革命民粹主义者蜕变为自由民粹主义者,《俄国财富》也随之成为自由民粹派的机关报。从90年代起,该刊登载了一系列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污蔑革命群众运动。1905-1907年革命后,《俄国财富》改变了编辑方针,政治上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
7. 谷登堡
【答案】古登堡是德国美因茨的工匠,早年从事过雕版印刷工作,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他用铜模铸出了以铅、锡、锵合金为材料的活字,并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活版印刷工艺。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随后他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等重要书籍。古登堡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继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二、简答题
8. 简述英国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的情况和影响。
【答案】(1)《北极星报》的情况
1837年11月,宪章派左翼领袖菲格斯·奥康瑙尔创办了周报《北极星报》。该报起初在利兹出版,1840年全国宪章协会成立后被确定为协会的中央机关报,1843年11月起迁往伦敦,直至1852年停刊,出版达15年之久,产生过重大影响。
《北极星报》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广泛宣传宪章派左翼的各项政治主张,及时报道英国各地区宪章派的活动,有力地指导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特别在二次请愿高潮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对于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该报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北极星报》卞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把支持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看成是英国无产阶级的义务。进入40年代后,该报有关欧洲各国革命运动的宣传报道,特别是揭露俄国沙皇统治集团压迫波兰人民、反对英国吞并爱尔兰、支持1848年巴黎二月革命的宣传报道,表现了十分鲜明的国际主义立场。
(2)北极星报的影响
《北极星报》切实代表工人群众的利益,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读者的阶级觉悟。在报道工会运动惨遭资产阶级和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的文章中,该报鲜明地指出:要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建立一致的感情和利益,比让猛虎和羔羊靖和还难。旗帜的鲜明、观点的明确和文字的通俗生动,使《北极星报》赢得大量读者,最高销数达10万余份,比当时“英国出版界的庞然大物”一一《泰晤士报》的销售量(1847年日销3万份)还高得多。
《北极星报》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
称它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的报纸,“在各方面都成了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9. 新闻公共性的基本内涵。
【答案】(1)新闻公共性的含义
就理想角度看,大众传媒的根本属性和价值维度应是公共性,即以塑造传媒公共领域为期待,以公共利益至上为目标,以公共话语实践为行动。传媒的公共性最终体现于坚持公共立场的新闻生产,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传媒表现。
(2)影响新闻公共性的因素
①从新闻生产的责任主体、参与群体角度看,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角色认知,以及在传媒上进行观点表达的专家学者,都是影响传媒与公共性关系的内在因素。
②从新闻生产的动态过程看,外部行政控制、商业控制的内在化也是影响传媒自主性、影响其公共立场的重要原因。
(3)新闻公共性的促进建议
①媒体要围绕公权力这个关键澄清事实,坚持信息的公开、透明,去除其中的政治化色彩与集体记忆,同时积极地表达民意,及时报道急流险滩,发挥船头缭望者和社会解压阀的作用。
②要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传媒公共性,需要强化传媒的责任,打破地域局限,培育不同层次的公民社会引导公共参与,并对传媒形成一种纠偏机制。
③大众传媒应该设置关于公共事务的报道议程,促成公共商讨在大众传媒话语空间中停留、持续和演进。由此积极影响公共决策,发挥公共商议平台的作用。
10.简述20世纪20-90年代广播的发展情况。
【答案】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了KDKA 电台,成为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由此,从1920年,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始萌芽。
(1)20世纪30-40年代为广播的发展时期。
这期间技术上调频广播的发明,政治上二战各交战国开展宣传攻势,促进广播的发展。1935年安蒂文·H ·阿姆斯唐发明调频广播以后,调频电台开始出现。这种广播方式具有噪音小、音质好,以及抗干扰力强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改善广播的收听效果。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广播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迫近,无线电广播传送新闻的功能日益突出。各国对广播各加重视,有27个国家开办对外广播,广大公众也把广播作为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3)二战后,大批新独立国家纷纷兴办广播,为巩固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文化服务进行对外广播的国家增加到55个。发达国家和拉美地区的广播事业继续发展,一方面向城乡各个角落普及,另一方面电台设置日趋专门化。
(4)从技术上看,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