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自宋代以來,關於“四書”的研究便一直都是文化視域的承載點,見證著古代知識份子的道德體系以及認知過程。李贄針對“四書”進行研究,依託於宋代“四書學”的學問發展,實乃學術研究的中心問題。李贄的《四書評》是明後期的一部經典著作,從這部著作入手研究既可分析李贄本人的學術思想,也可研究明代思想學術的發展。
在《四書評》中,李贄從新的角度大膽地對被封建統治奉為寶物的“四書”進行評點,“反道”思想展露無疑。有些人認為李贄在《四書評》里所要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反孔反儒,因為其中很多評語都帶有對孔孟儒家諷刺的意味,可是其中又不乏對孔孟的讚歎之語,這又作何解釋呢。其實,李贄諷刺排斥的並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那些披著“孔聖人”外衣其實無才無學的“道學家”提倡的“假道學”。李贄以強烈的辯證批判意識對“四書”進行評點,於當時而言極具先前性,但受時代限制,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不影響我們對李贄學術思想的分析研究,亦不影響對《四書評》的價值認同。
本文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第一部份是緒論。本部份第一節闡述“《四書評》研究”課題的研究意義;第二節概述學界的研究情況,其中包括對李贄本人以及對《四書評》的研究情況;第三節闡述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二部份是對作者李贄及《四書評》的簡介。第一節是對李贄生平的大致介紹,從而探討李贄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節是對李贄學術思想的概述;第三節是對《四書評》作以簡介。第四部份是對《四書評》的版本和體例作以介紹說明。
第三部份是《四書評》作者考辨。關於《四書評》的作者是否是李贄,學術界如今還存在著爭議,所以在對《四書評》作以研究之前,辨清楚作者到底是誰是非常有必要的。本部份第一節提出學界關於《四書評》作者的爭議,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認為作者是李贄,代表學者為侯外廬、黃徵等。第二種認為作者是葉文通,代表學者為崔文印、葉朗等人;第二部份闡述筆者態度以及筆者認為《四書評》作者為李贄之依據,理由之一是盛於斯之說無理論根據,理由之二是《四書評》與李贄其他著作文風一致,理由之三是《四書評》思想內容符合李贄本人的思想傾向。
第四部份為《四書評》研究。本部份第一節為《四書評》對《大學》的研究,包括《四書評》對《大學》的文本結構研究和思想研究;第二節為《四書評》對《中庸》的研究,包括《四書評》對“道不可離”的研究,對“道不遠人”的研究和對“至誠達道”的研究;第三節為《四書評》對《論語》的研究,包括《四書評》對《論語》學習教育思想、君子觀、孝道以及民本思想的研究;第四節為《四書評》對《孟子》的研究,包括《四書評》對《孟子》仁政論、人性論、義利觀以及孝道的研究。
第五部份評價《四書評》的特點與不足。雖然《四書評》存在著不足之處,但是瑕不掩瑜,它所綻放出來的光芒是無法被掩蓋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