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大学法学院710管理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单选题
1. 高级工程师老王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对老王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 ( )。
A. 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王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
B. 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
C. 给老土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
D. 以上各条都起不到激励作用
【答案】A
2. 一份英国杂志比较了欧洲各国经理的习性和处事手法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法国经理最“独裁”,意大利经理最“无法无天’,,德国经理最按意气办事,英国经理最不能“安于位”。各国经理的习性和处事法的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
B. 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
C. 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同
D. 各国的经济发展有差距
【答案】A
3. 公司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和权力委派给一位副总经理M ,但同时又要求各地经销部的经理直接向公司总会计师K 汇报当天的销售指标,K 可以直接向各地经销部经理下达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管理中的( )原则。
A. 责权对等原则
B 统一指挥原则
C. 分权管理原则
D. 专业管理原则
【答案】B
【解析】
A 项,责权对等原则是指不仅要明确各个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而且在组织设计中,还要规定相应的取得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工作条件的权力;
B 项,统一指挥原则是指组织中的任何成员只能接受一个卜司的领导;
C 项,分权管理原则是指把生产管理决策权分给下属组织,最高领导层只集中少数关系全局利益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D 项,无专业管理原则一说。由题意,“公司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和权力委派给一位副总经理”体现了分权,而不是违反,违反之处在十将一份下作交由三方去负责,从根本上违反了统
1指挥的原则。
4. 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 )。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感情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E 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5. 一家企业的组织精神是:团结、守纪、高效、创新,严格管理和团队协作是该厂两大特色,该厂规定,迟到一次罚款20元。一天,全市普降历史上少有的大雪,公交车像牛车一样爬行,结果当天全厂有85%的职工迟到,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下列4种方案中哪一种对企业最有利? ( )。
A. 一律扣罚20元,以维持)一纪的严肃性
B. 一律免罚20元,以体现工厂对职工的关心
C. 一律免罚20元,并宣布当天早下班2小时,以方便职工
D. 考虑情况特殊,每人少扣10元,即迟到者每人扣罚10元
【答案】C
二、简答题
6. 描述控制的过程。
【答案】控制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1)确立标准
标准是指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衡量绩效或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①确定控制对象
标准的具体内容涉及需要控制的对象,建立标准之前首先要确定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哪些事或物需要加以控制。要保证企业取得预期的成果,必须在成果最终形成以前进行控制,纠正与预期成果的要求不相符的活动。
②选择控制的重点
企业必须在影响经营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控制对象。通用电气公司在分析影响和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众多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作用的八个方面:获利能力; 市场地位; 生产率; 产品领导地位; 人员发展; 员工态度; 公共责任;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③制定标准的方法
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 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 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工作)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
①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②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
①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②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预定计划或标准的调整是由两种原因决定的: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得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 原来正确的标准和计划,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小到的变化,小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③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针对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就可能制订改进工作或调整计划与标准的纠偏方案。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第一重优化是指如果行动的费用超过偏差带来的损失,则不采取任何行动; 第二重优化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经济可行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来组织实施。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7. 创新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有何特点?
【答案】(1)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此外,创新与维持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2)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的特点
①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
局部创新。指在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活动的某些内容、某些要素的性质或其相互组合的方式、系统的社会贡献的形式或方式等发生变动;
整体创新。它往往改变系统的目标和使命,涉及系统的目标和运行方式,影响系统的社会贡献的性质。
②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
防御型创新。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
攻击型创新。指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③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