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收入弹性

【答案】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表不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 和ΔM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 和ΔQ 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 即e M >1, 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而大于0,即。0<eM <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0, 即e M <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2. 正常利润

【答案】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当一个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拥有管理企业的才能时,他将会面临两种选择机会,一种选择是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另一种选择是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如果他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他可以获得收入报酬。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他就失去了到别的企业当经理所能得到的收入报酬,而他所失去的这份报酬就是他在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的话,他应当自己向自己支付报酬,而且这份报酬数额应该等于他在别的企业当经理时所可以得到的最高报酬。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3.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以往被经济学家视为外部因素而由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假定和前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

4. 双边垄断

【答案】双边垄断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在要素市场上作为生产要素的买方也是垄断者。双边垄断是一种特殊的不常见的形式,即市场的买卖双方都是唯一的垄断者。在这样的市场中,一般买方垄断势力和卖方垄断势力可能相互抵消,买方垄断力的存在可能减弱了卖方垄断的效力,或者卖方垄断力的存在减弱了买方垄断的效力。而这种情况下的均衡也不同于完全竞争的结果。

如果出现双边垄断,究竟在什么样的价格上成交,成交量多少,具有不确定性,这只能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实力来决定。在双边垄断的情况下,讨价还价的结果可能是:买方垄断者倾向于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而卖方垄断者则倾向于价格由边际价值决定。

5. 囚徒困境

,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答案】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

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同案犯。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里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5年; 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2年; 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方入狱1年,另一方入狱10年。下面的支付矩阵列明了两囚徒选择的结果。

如果囚徒A 不坦白,他就冒着被囚徒B 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 怎么选择,坦白总是囚徒B 的最优方案。同样,坦白也总是囚徒A 的最优方案。总之,从上面可以看出,对囚徒个人而

言,选择坦白总比不坦白收益高,但从两人的支付总和来看,双方都不坦白的收益是最高的。因此,囚徒困境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况,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它意味着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6. 隐性成本

【答案】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性成本。

二、简答题

7. 简述市场效率的限制。

【答案】(l )市场效率主要是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而取得的效益。西方经济学中通常以帕累托最优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如果经济处于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这时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福利受到损害的条件下使自身福利水平提高,此时称资源配置是有效的,或者说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下,市场能够充分有效地配置资源。

(2)由于垄断、外部性、非对称信息及公共品等因素,市场效率会受到限制。

①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垄断。垄断行业缺乏效率,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但是,垄断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可能比过度竞争更有益,如大多数自然垄断行业就不适合厂商竞争。

②外部性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一一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在存在外部影响的条件下,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机会并不能实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 很难避免搭便车的现象; 势力的不对称性。

③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常有供给不足的现象。对于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私人多不愿意提供或充分提供,因此其产量常低于最大社会福利产量,进而影响经济。可以排他的公共物品常有利用不足的现象:非排他性并不代表所有公共物品都不能排他,有些公共物品是可以排他的。一种可以排他的公共物品如果只供付费的人享用,常会出现利用率偏低,造成浪费而影响效率。

④信息的非对称性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此外,不完善市场、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等也会导致市场的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