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近期目标
【答案】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是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订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是一个具体的短期内可以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订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2. 家庭教育
【答案】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儿童入学前,使他们在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奠定初步基础,为接受学校教育做好准备; 在儿童入学后,紧密配合学校,督促他们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继续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针对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家庭成员间进行相互开导和帮助。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①奠基性。在0~6岁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子女第一位自然的、时间最长的“教师”。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品行、性格、习惯的潜移默化影响,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②感染性。父母子女的天然亲情,息息相通,有独特的相互感染教育作用。③针对性。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可以准确地针对子女存在的问题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子女也可对父母的脾气秉性进行帮助。④长期性。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持久性、连续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⑤灵活性。家庭教育面向个别成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活动随机进行,内容具体,方法灵活,富有实效。⑥社会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深受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社会。
3. 师生关系
【答案】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存在不同的类型,从教育过程的主体作用来看,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从教育作为一种组织来看,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学校、班级、教室等社群中,构成组织和被组织的关系; 从教育活动的展开来看,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4. 教师
【答案】教师是指一类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
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身心发展等,都起主导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师所处的地位、受人尊重的程度是不同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同时,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简答题
5. 简述陈鹤琴教育思想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答案】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认为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方面
幼儿教师要认识新中国文化教育建设的方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培养儿童的“五爱”精神,为国家建设而努力等。
(2)业务修养方面
幼儿教师要深切认识幼稚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增强幼教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 要了解和精通幼教业务,如音乐、自然、故事、游戏、舞蹈、手工、图画等教学技能和方法; 同时,要具有优良品质,处处以身作则; 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的健康,注意儿童智力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3)教学技术方面
幼儿教师要掌握教学技术的原则; 能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活教材进行教学; 能运用多种方式,如不仅能运用语言、文字讲故事,而且能以图画、唱歌等形式使教学更加生动。
(4)优良品质方面
一个幼儿教师,对人,应该和蔼可亲,不发脾气,帮助别人,乐于合作。对己,能掌握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自私,注意健康。对儿童,要热爱,要公平对待。对工作,要高度热情,富有创造性,决不灰心。
6. 简述活动性原则的实施。
【答案】在幼儿教育中应坚持活动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压
(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与同伴、教师交往的机会。教师既要相信儿童、放手让儿童进行操作活动、交往活动,又给予其必要的指导,促进儿童身心自由发展。
(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鼓励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教师要做到的就是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周围所发生的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去参加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鼓励儿童积极参加活动。经过长期的培养,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各种
各样的活动。要正视这些儿童在活动中通过个人努力发现总结出的经验与发明。不要嘲笑儿童的探索,因为每一个新的发现与发明都是建立在前人成功的经验之上的。
(3)活动是多样的
儿童的发展需要是多样的,儿童的兴趣是活的和多变化的,因而需要多样的活动满足其发展。活动以适合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最佳。
(4)活动不是装饰品
在幼儿园里,许多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往往出现以活动做点缀物的现象。这样一方面说明教师对活动原则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
7. 简述幼儿智育的内容。
【答案】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发展幼儿的智力
①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和创造能力等。
②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 ③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等。
(2)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幼儿学习的知识包括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常识,以及幼儿能够理解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关的初步知识等等。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奇心是幼儿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以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幼儿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爱护文具、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
8. 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答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
(1)爱心。教师热爱和关心儿童的程度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极大。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爱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像家庭一样温暖,从而愉快地参加活动和接受教育。
(2)观察力。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绝对是不称职的。由于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每天实实在在的与幼儿接触,仔细地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的宝贵资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