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619美学原理之西方美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文学
【答案】世界文学是指由各民族文学互相交流、互相借鉴而融汇发展形成的世界性的文学,与民族文学相对。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最早由歌德提出。他于1927年与爱克曼谈话时,说自己读了中国小说《好述传》得到的启示,认为世界文学的时代己经到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也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世界文学”的形成。对“世界文学”的概念有两种理解:今后的文学产品越来越世界化。现代世界,由于交通便利和传播媒介手段的现代化,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语言障碍的渐次破除,整个人类文化已连为一体; 由于将人类各民族的文学遗产看作是世界的公共财产,这样文化的民族性渐次让位给世界性。
2. 美学
【答案】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 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 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3. 实体
【答案】实体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它是有可区别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但它不需要物质上的存在。实体还可以被视为包含子集的集合。在哲学里,这种集合被称为客体。
4. 意境
【答案】意境是指抒情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境界。即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虚实结合”是创造意境的总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多重视作品的意境创造。
5. 技术美(功能美)
【答案】技术美(功能美)给人的愉悦是一种复合体,包括生理快感,美感和某种精神快感。在当代,越是高档的产品,美感在这个复合体中占得比重就越大。
6. 科学美
【答案】物理学领域的一些大师认为:“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定律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之美,也就是说,“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7. 形与神
【答案】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即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本质。最早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以形写神”。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对于人物的描绘,他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后来将形与神应用到批评文学文本的形象和内涵,影响深远。
8. “空灵”的美感
【答案】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它体现了禅宗的一种人生智慧。它使人们在“万古长空”的氛围中欣赏、体验眼前“一朝风月”之美。永恒就在当下。这时人们的心境不再是焦灼,也不再是忧伤,而是平静、恬淡,有一种解脱感和自由感,“行到水穷处,坐着云起时”,了悟生命的意义,获得一种形而上的愉悦。
二、简答题
9. 简述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美与真的辩证关系
①联系
a. 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目的。所以,人的自由创造,必须依靠对客观的必然性的认识才能进行。
b. 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犷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观照的对象。
②区别
a. 真并不就是美,因为美并不就是客观规律本身,客观规律可以脱离人的实践、主体而独立存在,而美却不能离开人的实践,不能离开主体的功利目的和生动形象。
b. 美和真的区别首先在于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2)美与善的辩证关系
①联系
a. 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善包括人的道德行为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性质,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
b. 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犷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阶级的利益。
②区别
a. 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善,是以社会功利作为客观标准。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
b. 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 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
c. 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3)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有不同
①只有当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井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存在。
②真、善、美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具体地历史地得到说明。
10.简述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答案】(1)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动机、生物的本能、游戏的需要。
(3)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人类审美发生的根源最终归结为人类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
(4)所以说,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审美发生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11.简述喜剧艺术的审美作用。
【答案】(1)喜剧艺术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了审美需求,激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喜剧引发的笑声,能够充分展现人们的优越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喜剧中的讽刺作为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敌人的反动、腐朽、伪善,揭露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习惯势力及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增强人们与丑恶现象和错误现象做斗争的力量和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