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经济安全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2)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3)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4)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支付危机; (2)险; (3)安全和贸易被控; (4)资源被侵害; (5)信息和技术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己经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 企业制度
【答案】企业制度是指企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是调节企业内工人与工人、资本家、企业家之间关系的各种社会规则。企业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的产权结构和财产关系。主要指企业原始所有权结构和出资方式、财产的占有状况、权益实现状况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如何行使、出资者参与经营的程度以及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资产支配权的关系。
(2)与企业产权结构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主要指出资者、经营者以及生产者之间的制约、制衡的组织关系。
(3)财产责任及决策权限的相关规则。主要指不同的产权主体在企业整体发展和日常经营中的决策权限和相应责任的划分。
3. 抽象劳动
【答案】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或者说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因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理论概括,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
4. 资本主义市场调节具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表现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
(1)外部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所谓外部性问题,是指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个方面。所谓外部不经济,是指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构成损害。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有些经济主体不付任何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外部性问题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难以解决的。
(2)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在市场调节下,经济主体只注重当前资源稀缺,忽视长远的资源稀缺; 只顾近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 只顾局部利益,忽视整体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不一致,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的要求相背离,个别企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由于竞争,经济主体往往不顾社会资源的约束,而拼命盲目投资和扩大生产,这就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同时,由于从价格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生产有一定的时间差,企业和个人掌握的经济信息不足,加之社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惯性,从而在供求己经平衡甚或供给己经过剩时,生产仍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在供求平衡甚或供给己经短缺时,生产却会继续收缩。这些都将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
(4)市场调节会造成人们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在市场调节下,由于人们的智力享赋不同,特别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的不同地位,收入水平的差距会不断扩大,从而偏离社会公正原则。收入分配不公会引发社会矛盾,也会引起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社会再生产中的矛盾。社会再生产中的主要矛盾是:
①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其他规律的作用,一方面,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社会总产品即社会总供给急剧增长; 而另一方面,总需求,特别是其中以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的个人消费需求为主的社会消费需求却相对地落后于总供给的增长。从而总供给和总需求从根本上总是处于矛盾之中。
②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现代资本主义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一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客观上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各产业间协调的比例关系。
③资本周转与社会再生产的矛盾。由于生产过程的物质性质以及其他种种条件所决定,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周转速度是不同的。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在较长时间内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在这个时间内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 而另一些周转快的部门不仅在一年间不断地或者多次地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且也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为了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处理好这两大类社会生产,否则,必然会引起物资紧张和货币市场混乱。
由此可见,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会导致社会生产中产生诸多矛盾,因此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之不足。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一定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中,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社会现有的平均生产条件,一定量使用价值是指一定数量的质量相同的使用价值(即商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二、辨析题
6. 劳动生产率提高会提高商品价值总量和商品数量。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一般用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产品数量或价值量)来计算,或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效率和劳动投入的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或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价值量只同劳动时间相关。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相对于生产率较低的活劳动而言,可以创造较多的使用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指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使用价值,而在同一劳动时间中仍然凝结着相同的价值总量。因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但是并不提高商品价值总量。
7. 垄断消除了竟争。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垄断和市场竞争的关系可以简要地概括成:垄断产生于市场竞争,但它没有消灭竞争,并与竞争并存。两者的关系具体来讲: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