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834软件工程基础[专业硕士]之计算机操作系统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操作系统程序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 —个程序模块
B. 分层结构
C. 层次模块化
D. 子程序结构
【答案】C
2. 设与某资源相关联的信号量初值为3, 当前值为1,若M 表示该资源的可用个数,N 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则M ,N 分别是( )。
A.0, 1
B.1, 0
C.1, 2
D.2, 0
【答案】B
【解析】首先应该明确资源型信号量的含义。资源型信号量可以用来表示某资源的当前可用数量,初值与对应资源的初始数量相同,题目中信号量初值为3, 表示该资源初始时有3个。
信号量当前值K>0时,表示此资源还有K 个资源可用,题目中信号量当前值为1,表示还有1个可用资源,M 应该为1。由于还存在可用资源,所以此时不应存在等待该资源的进程,N 应当为0。因此答案选B 项。
3. 计算机系统的二级存储包括( )。
A.CPU 寄存器和主存缓冲区
B. 超高速缓存和内存储器
C.ROM 和RAM
D. 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答案】D
【解析】由于主存储器能被处理器直接访问,而辅助存储器则不能,因此,在进程运行时,必须把它的程序和数据放到主存储器中,考虑到存储器的空间不足,一般计算机系统都采用二级存储的方法,利用辅助存储器存放准备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当需要时或主存空间允许时,随时将它们读入主存储器。
4. 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
A. 字符
B. 数据项
C. 记录
D. 文件
【答案】C
【解析】由相关联记录组成的文件中的基本信息单位是记录。记录是由多个字节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单位。记录式文件主要用于信息管理。
5. 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是( )。
A.Shell 命令
B. 图形界面
C. 系统调用
D.C 语言函数
【答案】C
二、综合题
6. 在具有快表的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中,如何实现地址变换?
【答案】(1)在CPU 给出有效地址后,由地址变换机构自动地将页号P 送入高速缓冲寄存器,并将此页号与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页号进行比较,若其中有与此相匹配的页号,便表示所要访问的页表项在快表中。
(2)直接从快表中读出该页所对应的物理块号,并送到物理地址寄存器中。如在块表中未找到对应的页表项,则还须再访问内存中的页表,找到后,把从页表项中读出的物理块号送地址寄存器。
(3)将此页表项存入快表的一个寄存器单元中,亦即,重新修改快表。但如果联想寄存器已满,则0S 必须找到一个老的且已被认为不再需要的页表项,将它换出。
7. 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为1KB ,内存为16KB 。假定某时刻一用户页表中已调入内存的页面的页号和物理块号的对照表如下。
则(1)此时,指令中地址空间至少需要多少位?
(2)逻辑地址0A5C (十六进制)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什么(用十进制表示)?
【答案】(1)因为用户有32个页面,所以页号占5位,每页为1K , 则页内地址为10位。指令中的地址空间即逻辑地址空间,所以共需15位。
(2)
2652-2048(2K )=604,可见P=2, F=4,
D=604
所以,0A5C (H )对应的物理地址为125C (H )。
8. 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
(1)缓和CPU 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 的运算速率远远高于I/O设备的速率;
(2)减少对CPU 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
(3)提高CPU 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缓冲的引入可显著地提高CPU 和I/O设备间的并行操作程度,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设备的利用率。
9. 在UNIX 系统中是否设置了专门用来删除文件的系统调用? 为什么?
【答案】在UNIX 系统中没有设置专门用来删除文件的系统调用。
为了实现文件共享,必须记住所有共享该文件的用户数目。为此,在文件的索引结点中设置了一个连接计数
件之间的连接,并对
此连接,同时对每当有一用户要共享某文件时,需利用系统调用link 来建立该用户与此文做加1操作。当用户不再使用此文件时,应利用系统调用unlink 去断开做减1操作。当减1后结果为0, 表示已无用户需要此文件,此时才能 将该文件从文件系统中删除。故在UNIX 系统中并无一条删除文件的系统调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