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视觉感受野位于( )。
A. 外侧膝状体
B 额叶
C. 视网膜
D 视觉皮层
【答案】C
【解析】视觉感受野是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视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2. 库柏(L.A. Cooper)和谢帕德(R.N. She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
A.60°
B.9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从0°到180°,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增加
而增加,而从180°到360°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增加的降低,因此,反应时最长的旋转角度是180°。
3. 在测量研究中,强调对测验情境关系进行考察的心理测量理论是( )。
A. 经典测量理论
B 项目反应理论
C. 概化理论
D 测验等值理论
【答案】C
【解析】概化理论提出了,测验情境关系说,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误差的结构不同,误差量也不同。由此测验编制者可以通过改变测验情境关系达到改善测量,降低测量误差的目的。概化理论认为,研究测量必须先研究测验情境关系。概化理论提出,测验情境关系是由一个测量目标和若干个测量侧而构成的。 旋转的角度是( )。
4. 客观事物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中介是( )。
A. 动机
B. 兴趣
C. 信念
D. 需要
【答案】D
【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5. “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了人的( )情绪状态。
A. 热情
B. 激情
C. 应激
D. 心境
【答案】D
【解析】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6. 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差别阀限的是( )。
A. 道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不变化法
D. 信号检测法
【答案】A
S-Z 作图); ②平均Z 分数法【解析】恒定刺激法的计算方法有:①直线内插法(S-P 作图,(将
P 值转换为Z 分数,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精确); ③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是最为精确的方法); ④斯皮尔曼分配法(用次数分布计算,梯级间距够大时可用)
7. 以学习成绩为效标,得到某一智力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 80。将此测验用于预测时,其测验结果可解释学习成绩变异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效标关联效度就是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相关系数,如果用智力来预测学习成绩,效度系数的值也就是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回归系数。在一元回归的情况下,复相关系数也就是由自变量能够解释的变异量,复相关系数为R2.
8. 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
A. 冯特
B. 艾宾法斯
C. 铁饮纳
D. 巴甫洛夫
【答案】B
【解析】艾宾浩斯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使他成为了第一位对人类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9. 格赛尔认为,学习与生理“准备状态”有关。在没有达到准各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 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有效。支持该观点的依据来自( )。
A. 选择性繁殖实验
B. 双生子爬梯实验
C. 视觉悬崖实验
D. 恒河猴依恋实验
【答案】B
【解析】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认为儿章的心理发展过程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发展的成熟是由内部因素控制的,外部环境可能短暂的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并进行了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他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 和B.A 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协调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 B 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 的水平。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当个体达到生理准备状态时,学习会有效。 10.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正、负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 )
A.25.00%
B.34.13%
C50.00%
D.68.26%
【答案】D
【解析】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查正态分布表,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D
11.下列方法中,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性注意的是( )。
A. 警戒作业
B. 双作业操作
C. 双耳分听
D. 负启动
【答案】A
【解析】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