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大学艺术学院618美术概论之美术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
【答案】(1)美术家是美术生产全过程的主宰,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美术家的主体性首先体现于他作为艺术的主宰在实际创作中的地位。
(2)美术家的作用或者说职责,就是利用美术的手段和独特的方法技巧,去表达人类的情感,创造可供审美享受的精神产品,达到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目的。
(3)在整个创作活动中美术家的一切行为应该是完全自由的、独立的,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取舍的能力和自由; 他在整个的具体创作过程中能够顺应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的理解,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意志,以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他对自己的创作成果拥有自主权。
(4)美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表现自我的真诚、善良和美好的艺术意志和艺术愿望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创作就是美术家“表现自我”的实践活动。
2. 美术家应具各什么样的艺术修养?
【答案】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的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深厚的修养。美术家的修养应当是围绕着艺术创作进行的,最终的目的是为创作水平的提高服务。它主要包括:
(1)应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①天赋只是一个人成为美术家的潜在可能,最终能否成为专业的美术家首先要取决十这种天赋是否得到开发和施展的机会。这就是走向专业美术家所必须的第一步,即专业技能的训练。
②同样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可能培训出相同水平的美术家,其中原因除了其他修养的原因外,还与美术家个人的艺术天赋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天赋高的美术家往往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比其他人的水平要高。
③如果一味依赖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的话,那么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只是妄想,原来再高的艺术天赋也会因此受到抑制。因此,对于一切选择美术事业的人来说,无论他天赋有多高,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都是未来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的必要修养。
(2)应具备进步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审美观念是人们在生活体验中按照自己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和观照,最后形成了自己关于美的看法和态度。艺术情趣是在审美观念确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某一方面特殊效果和偏爱。作为严肃的美术家,审美观念及相应的艺术趣味应当是进步和高尚的。
(3)应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准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知识结构。就美术家而言,首先是与美术相关或相近的其他艺术门类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如舞蹈、音乐、戏剧、摄影等等,再就是实际创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其他学科或门类的专业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民俗、服装,再推而广之又会涉及到政治、经济、语言等众多领域。美术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只是出于知识结构上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从其他领域的修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助于美术家思想水平的提高。
(4)应具有深切的现实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美术家一切的艺术行为都被打上了生活的烙印,都是其生活体验的反映。美术家深入生活既求广泛和深入,又不应事无巨细地去面面无遗地体察,而是应从创作的实际要求出发尽可能全面地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美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既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间接的获得。
3. 如何理解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答案】(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美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提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之,我们的理论依据,是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①美术与宗教的区别:在真实性这一点上,宗教与美术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而美术则要求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美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至于形象性,宗教和美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上说,真正的宗教形象不同于美术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作为宗教对象的神,它所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虔诚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 而作为美术对象的艺术形象,它所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②美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虽然有的哲学流派如唯心主义距真理甚远,但它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点上,哲学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美术相同或相似。但是,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却与美术迥异。与美术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相比较,哲学是抽象的,“在抽象的最后阶段,作为实体的将是一些逻辑范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真理,它以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反映世界或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内容。这正是哲学与美术的根本不同之处。另外,哲学与美术的区别还在于: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4. 怎样理解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
【答案】(1)艺术门类的历史就是它们不断分离和获得各自特点的历史,这种分离现象在艺术产生初表现的尤为明显。
(2)对艺术样式和品牌来说,在艺术文化发展史上,在与不同艺术显露各自特点从而造成了
艺术分离的同时,也发生着一个相反的过程,又在不断加深相互作用和相互综合,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样式和种类。
(3)对艺术发展来说,追求自觉所导致的各种艺术样式的分化和独立的趋势,与各种艺术样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某种综合甚至融合的趋势,只有同等意义,因此它们造成了艺术门类的不断增加以及艺术反应生活手段的不断丰富,而这正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4)开放性理论对于现代艺术发展的启发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艺术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在艺术的发展中,各种艺术种类之间相互综合,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的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
5. 简述美术的“审美”具有哪些特点? (美术的一般审美性格)
【答案】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以其审美的性格区别于宗教、哲学等其它意识形态:即它是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反映和认识社会生活,并以审美的手段生产产品、创造精神成果。
(1)“审美”具有实践性与主体性的特点,关系到“审什么”和“由谁来审”。
(2)“审美”的第二个特点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美术创造是一种什么创造,美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为着美的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事物,体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特点。
(3)“审美”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形象性,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性的核心性质,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
(4)“审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是情感性,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审美情感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
6. 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答案】美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
(1)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大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社会事物。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美术首先不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而属于思想它不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属于上层建筑,是竖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庞
(2)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
①首先,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美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②从根本上讲,美术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一条基本原则应该首先肯定下来。当然,美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3)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4)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美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