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知识的识记? 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1)知识的识记
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信息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识记是一个开展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的信息必须与个体己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获得和巩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需要识记的事物与人们的需要、兴趣、情绪密切联系时,只要经历一次,人们就能终生不忘。
(2)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
①视觉编码:它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斯伯林(G .Sperling )的用部分报告法的如、、图像记忆实验证实了视觉器官的这种编码的能力。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感觉贮存阶段,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的容量相当大,但是保持的时问相当短。
②语音听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的。康拉德(R.Conrad , 1964, 1971)在记忆广度实验(主试将一系列英文字母呈现一次后被试立刻进行回忆)中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但是我国学者莫雷用汉字为材料,发现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这说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
③语义编码: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归类进行记忆,而不是按它呈现的顺序去记忆。
④语言中介编码: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它成为可以贮存的东西。这种编码方式,在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时经常使用。
2.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教学是一种经验传递系统,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它是由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作为传递对象的经验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所处的地位是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其职能主要是传授经验。学生所处的地位是经验欲得者和接受者,其职能主要是接受经验。根据对教育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的根本特点是学生学习的接受本性和建构本性,而由此还派生出了一些特点。
①根本特点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构建活动来接受信息,形成经验结构或心理结构。学生学习的接受一构建本性是由教育系统的本性决定的,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定接受
一构建本性,必将导致否定教育,也将阻碍教育的发展。
②派生特点
学生学习的间接性,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学生主要是接受前人的经验,而不是亲身去发现经验; 学生学习的定向性,学生的学习是在经验传递条件下进行的,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 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表现在前后学习相互关联,当前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有关,同时也将影响着以后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意义性,这表现在学习方式的意义性和学习内容的意义性两方面。学生要真正地接受经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必须以有意义方式来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的言语性,在经验传递系统中,传递经验的主要媒体是言语信号,这使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也能够超越狭隘的具体事物的限制,去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
3. 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种类? 各有何特点?
【答案】(1)教学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教学模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①行为矫正模式:以行为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而不关心其内部心理结构及其变化。这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把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具体而有序的行为,学习情境的控制权一般都掌握在教师手中。
②信息加工模式:以认知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比较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涉及信息组织、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等不同的方面,由于对这些加工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因而就提出了概念形成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③个人发展模式:以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以非指导教学模式为代表,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注意个人的情感生活,强调帮助个休与环境建立创造性的联系,以发展自我。
④社会作用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
4.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l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②40~50年代,麦克利兰(D.C.McClelland )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 )等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
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③麦克里兰的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仟,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 而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下作中勇于作出决策。
④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动机强度(T )=f(需要X 期望X 诱因)。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Ts ); 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Tf )。
(2)成就动机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子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 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追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5.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案】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应该有一定的培训重点,同时还要分阶段练习。
(1)强调心智技能培训重点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但是,一种心智技能,往往是许多心智动作构成的。如果构成这一心智技能的某些动作成分,主体在其他心智技能的学习中己经形成,则这些动作成分就可以在心智水平上直接迁移,而不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如果在某种心智技能中,有些动作成分是主体己掌握的,有些是未曾掌握的,那就必须针对那些新的动作成分进行分段练习,同时在培训工作中还必须注意做好新旧动作问的组合关系的指导。
(2)分阶段进行练习
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在培养工作方面,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对学习任务缺乏自觉的学习需要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而自觉的学习需要的产生往往同对学习任务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体验分不开。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