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658教育学专业基础之当代教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阶段性
B. 整体性
C. 不均衡性
D. 互补性
【答案】D
2. 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衡》
D. 《白鹿洞书院揭示》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经典教育语录的熟悉掌握程度。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提到出了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为学之序就是上面所说的,学、问、
,是中庸所划分的思、辨、行。这道题的陷阱就在“出自”二字上,这个为学之序是出自《中庸》
学习过程,《大学》主要讲了三纲领八条目。
3.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
4. 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 )。
A. 统一学校
B. 国立中学
C. 中间学校
D. 综合中学
【答案】D
5. 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
B. 《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
C. 《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
D. 《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答案】D
6. 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教学原则的考查。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并根据需要准确而及时地再现和运用。
7.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 洛克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答案】B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答案】B
9.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10.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
A. 认识和情感
B. 生理和心理
C. 理性和感性
D. 气质和性格
【答案】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表现为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特征,学生的年龄特征也表现为这两个方面。
二、辨析题
1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2.人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是教育的产物”是一种外砾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