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 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B.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D.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A.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C.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新型工厂制产生。
《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以下成果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