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学综合2004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入学考试
财政学专业《财政学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外部效应
2.政府采购
3.瓦格纳法则
4.社会保障制度
5.税负转嫁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2.如何理解税收的中性原则?
3.什么是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种分类有何经济意义?
4.运用“拉弗曲线”说明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5.简述国债的基本功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及配合方式。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答案部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入学考试
财政学专业《财政学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效应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根据外部效应的方向和作用,可以将外部效应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是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效,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是指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效应,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以公开招标、投标的形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它具有公开性、公证性、竞争性的特点。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的基石,通过竞争,政府能够买到最佳价格和性能的物品,只要政府有效地利用商业竞争和金融刺激,就能从市场上买到最好的商品和服务,就能节省费用,使公民缴纳的税产生更大的效益。
政府采购从三个层次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第一个层次是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政府采购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第二个层次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通过招标竞价方式,可以尽可能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第三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看,采用政府采购,可以减少采购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