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621公共管理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2.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3.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合作竞争战略的形式之一,是一种具有清楚明确的“积聚性理念”的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它以松散的组织方式为特征,在自愿加盟的基础上,以共同的方式,拓展未来的竞争空间,实现“双赢”或“全赢”的市场目的。战略联盟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战略联盟存在过程中的沟通效果。管理这种战略,通常是要建立特别的联络委员会,这一机构而且一般是向各联盟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负责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调联盟的运行并且监督合作伙伴共同领域中的新动向,加强组织间沟通,以使联盟切实为各成员企业在创造价值。
4. 双因素理论
【答案】保健一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赫兹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需要,他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两类需要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1)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2)激励因素是指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 ②工作上的成就感; ③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④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⑤职务上的责任感。
(3)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意义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一不满意(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 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5. Z 理论
【答案】〔1)Z 理沦的来源Z 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 大内在比较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管理特点的不同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基础之上,参照X 理论和Y 理论提出来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
(2)Z 理论的内容
Z 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其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
①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②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③实行个人负责制; ④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⑤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⑥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⑦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6. 战略性变革
【答案】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如果组织决定进行业务收缩,就必须考虑如何剥离非关联业务; 如果组织决定进行战略扩张,就必须考虑购并的对象和方式,以及组织文化重构等问题。
7.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
【答案】权变管理理论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种管理学派。“权变”即权宜应变之意。权变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一切都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1)权变管理理论学派的思想
①权变理论认为,计划的制定必须首先分析环境和组织的重要变量,计划的形式要适合当时的情况,计划目标的模糊性和灵活性是有用的;
②在设计企业组织结构时,要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受外界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
③企业领导方式应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系统管理学派的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系统管理学派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权变理论就是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系统观点为了解一切组织提供了普遍的模型,权变理论则承认每个组织的环境和组织内部各子系统都各有其特点,并为具体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3)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学派同经验学派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经验学派研究的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然后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卜作些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的重点在于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
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型。
8. 职务轮换
【答案】职务轮换是指通过横向的变换,使员工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职位以扩展其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专业分工过细带来的弊端,使员工有机会承担多种工作任务,学会多种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使员工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情况,培养更广阔的工作视角,为员工今后的发展和升迁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简答题
9. 企业产品开发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决策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企业生产何种产品; 企业提供何等质量的这种产品; 在上述两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确定企业是对原先己经生产的产品进行改造和完善还是开发新的产品。企业产品开发的任务具体表现为:
(1)产品性质的确定
生产何种性质的产品是企业自建立起就已提出并在企业存在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出的问题。由于企业生产产品的目的是为获得其价值,而产品价值的实现又以消费者的购买为前提,消费者是否购买某种产品取决于他们对该产品的消费能否满足其需要的判断,因此企业生产何种产品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对市场的需要和企业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以及是否可以从中获取足够利益的认识。由于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注视和研究这种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
(2)产品质量的确定
企业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提高声誉、争取用户、扩大市场。对企业来说,产品的质量井不是越高越好。产品质量的提高无疑需以支付增量成本为代价。而产品质量完善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即:随着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成本增长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从最初增长的速度慢于质量的改善到逐步超越后者。对企业来说,为了完全补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必然希望将与产品质量提高相关的技术创新与组织费用全部计入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价格; 而对消费者来说,他们既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又不愿为此支付更多的费用。因此在确定生产成本和质量水平的产品时,企业要有“合理质量”的概念,要注意质量水平与生产成本的最佳组合。
(3)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是指在结构、性能、材质、技术特征等一方面或几方面都有显著改进与提高或独创的产品。它既可以是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开发出的全新产品,也可以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部分采用新技术而制造出来的具有新用途、满足新需要的换代型产品,或者是对原有产品的性能、规格、品种、款式进行完善,但在原理、技术水平和结构上无突破性改变的改进型新产品。新产品开发通常需要回答如下问题:如何开发产品; 新产品开发在研制阶段结束后是否立即组织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如何投放市场:何时投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