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案】(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小可避免地要遇到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产生的一系列困难,并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情与艰巨性。
(2)决定和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这种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的:
①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都发生过长期的帝国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问、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种力量之问的战争,这些战争,使原本落后的生产力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更加落后。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和闭关锁国,导致了长期处于市场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裹足不前的境地。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都要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不例外。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建立并巩固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要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建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高度公正的新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这个宏伟目标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种与资本主义对立的崭新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一诞生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以武力为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长足发展之后,其进攻的方式则转变为以和平方式为主渗透社会主义。无沦是以武力方式进攻还是以和平方式渗透,资本主义国家所依仗的是其经济的发达和在经济发达基础上的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在严峻的国际环境挑战面前,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必然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总之,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代替原有的旧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
2. 结合中国实际,你认为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答案】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相关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转让方面,而且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
(4)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密切相关,让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促进股东的收益;
(5)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本身在股权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国有股和大多最终属于国有产权的法人股,在经过改制后的公司中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由此导致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这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面对的焦点问题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加强一般性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
①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相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
②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③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
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
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小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支付危机。这是一国范围内的政府财政支付短缺而形成的危机状态,严重的将使国民经济崩溃。
(2)金融风险。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创新,投资和金融自由化速度加快,国际游资和投机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全球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产业安全和贸易被控。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外贸依存度加大,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比
重加大,国家产业的开放,日益对民族产业带来强大冲击,产品和贸易被外资控制,一旦国际市场波动过大,就会将潜在的危机演变成现实的危机。
(4)资源被侵害。资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发展中国家的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往往受到大国的凯觑,资源被侵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国家间为争夺资源,甚至可能演化成战争。
(5)信息和技术损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信息和技术共享和自保并存。在一定时效内,经济信息和技术具有排他性,也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国际范围内的经济信息和技术的外泄也将危害经济安全。
此外,生化、毒品、经济犯罪、恐怖活动等也都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4. 简述我国的国有企业如何进行企业制度创新?
【答案】(1)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传统体制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有的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使这些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根本途径是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也称现代公司制度,其基本形式是股份制。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在我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形成有效的能够克服代理问题的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
①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其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各国公司法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总经理的权利和责任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以规范企业的运作机制。
②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的转让方面,而且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行为的作用。如果因管理的原因使得公司的权益受损或使得股东面对着的风险上升,股东就会在证券市场抛售股票,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是股东向管理层投的反对票,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有被其他股东集团、公司或个人收购的危险,被收购的公司在收购者收购成功后必然会改组管理层。即使不被收购,股票市场的压力也会导致公司采取措施改组管理层,从而给管理层施加压力以约束他们的非利润最大化行为。
③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职业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替代的可能。
④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得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紧密相关,让经营管理者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增加股东的收益。例如,有些公司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