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住院医师康复医学Ⅰ阶段题库>影像医学科题库

问题:

[单选] 血管内药物灌注术理论依据及适应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血管内药物灌注术注重药物的局部效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的局部
B . 提高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
C . 治疗肝、脾、肾、消化道及盆腔脏器的出血
D . 尿激酶灌注溶栓的风险比全身静脉溶栓的风险明显降低
E . 转移性肿瘤的治疗

女孩10岁,4周前因猩红热用青霉素治疗好转,2周后又高热不退,四肢关节酸痛,查体:体温39℃,精神好,皮疹(-),心率160次/分,奔马律,血培养(-),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扁桃体炎。 败血症。 伤寒。 风湿热。 肺炎。 血糖去路的主要途径是() 糖酵解。 有氧氧化。 合成糖原。 转化成脂肪。 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卫阳不足,无力与邪抗争。 感邪较轻。 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邪热内郁,不能外发。 以上都不是。 女性,45岁,查体发现血压为160/90mmHg,平素无症状,确定有无高血压的最佳方法是() 同时测3次血压。 测运动后血压。 进行动态血压检查。 不同时间测3次血压。 同时测上、下肢血压。 下列哪一种制剂不在儿童基础免疫之内() 百白破三联制剂。 麻疹疫苗。 卡介苗。 流脑疫苗。 流感疫苗。 血管内药物灌注术理论依据及适应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