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810传播业务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信息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仟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J 性; ②信息的扩散性; ③信息的传递性; ④信息的扩充性; ⑤信息的浓缩性; ⑥信息的替代性。
2. 《阿尔及尔宣言》
【答案】《阿尔及尔宣言》是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一份有关国际信息传播体制的宣言。其内容为:现存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时代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沟通; 发展中国家必须共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存的传播渠道。一般认为,《阿尔及尔宣言》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3. 抽样
【答案】抽样是指一种以概率论为基础,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估计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抽样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针对调查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随机抽样通常采取四种形式:①简单随机抽样一一按总体原有状况,不加任何限制,保证各个单位以及单位的各种组合都同等可能被抽到; ②等距抽样一一在己排有一定顺序的总体单位中,每隔一定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 ③分类抽样一一根据事先了解将总体单位预先分类,使各类之内的单位性质尽量接近,从每类之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调查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④整群抽样一一以包含若干调查单位的群作为抽样单位进行抽选。
4. 把关人
【答案】1947年,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主妇决定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认为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总以“把关人”的意见作为依据。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创把关(gatekeeping )一词。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影响着新闻实践。
5.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答案】政治既有倾向是指人们在接触媒介信息或宣传之前己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是拉扎
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概念。他们在对1940年美国大选的研究中发现,当人们就选举投票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结果并小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基本上取决于人们迄今所持的政治立场。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既有倾向的作用并不仅止于政治问题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人们的态度和行动同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既有倾向的制约。
6. 内省
【答案】内省是指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形式。内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在我国的儒家思想中,内省主要是指人的自我修养,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等论述,都是这个意思。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内省式思考”。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其代表学者和卞要贡献是什么?
【答案】(1)概念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是指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2)代表人物
“说服性传播”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霍夫兰。第_次世界大战期间,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夫兰等人接受美国陆军部的委托,在军队里进行一系列心理实验,这是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
(3)主要贡献
①这次研究证明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揭示效果的形成并小简单地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②这些研究结论,同样是否定“魔弹论”效果观的有力证据。
③霍夫兰等人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和控制对照法等等,在许多研究中,这些方法是综合并用的。此后,霍夫兰的心理实验法与拉扎斯菲尔德的抽样调查法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力一法。
8. 西方传播制度理论存在哪些缺陷?
【答案】大众传播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传播制度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大众传播起着控制和制约作用的社会规范体系。资本主义的传播制度是现代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传播制度,包括媒介的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
(1)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①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
a. 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b. 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员,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c. 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d. 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②自由主义理论的缺陷有:
自由主义理论将新闻自由的主体片面强调为媒介,认为新闻自由主要是传播媒介的活动自由; b. 过分强调自由和权利,而没有意识到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权利是伴随着义务产生的; c. 片面强调媒介对政府的监督权,而没有指出由谁来监督媒介。
另外,自由主义理论还面临以下方面的现实困境:
a.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保障的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
b. 资本取代政府控制了报刊,导致煽情新闻泛滥,垄断扼杀了意见的自由市场,报刊种数下降,办报成本增长,严重威胁到报业的多样化,而报业多样化的动摇意味着自由市场的解体;
c.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卞义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蜕变,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又演变成个别传播大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2)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主张媒介的自由不是绝对的,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
①社会责任理论的原理原则:
a. 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b. 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c. 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d. 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②社会责任理论的缺陷有:
a. 一力一面怀疑、指责自由主义理论赖以生存的人的理性观,同时在防止传播事业高度垄断力一面,寄希望于媒介自律,即人的道德、理性观,其效果微乎其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b. 向政府发出呼吁,要求政府管束新闻媒介,而新闻自由的核心问题便是政府无权干涉新闻媒介。
(3)民主参与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又称受众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