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普通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内液。

【答案】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男)和30%(女)。

2. 肌丝滑行学说。

【答案】肌丝滑行学说是1969年由Huxley 提出的解释肌肉收缩原理的学说。肌丝滑行学说指出肌纤维的缩短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运动的结果。

3. 生物膜。

【答案】生物膜是指细胞膜及细胞的内膜系统。厚7〜8nm ,具有选择透性。

4. 核纤层。

【答案】核纤层是指核被膜内面由纤维状蛋白构成的一层网络结构,对核被膜起支撑作用。组成核纤层的纤维状蛋白是核纤层蛋白。

5. 测交。

【答案】测交是指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

6. 初生结构。

【答案】初生结构是指在植物体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

7. 抗原。

【答案】抗原是指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或任何一个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我”标志即抗原)。

8. 有丝分裂。

【答案】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质形成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的基因型。

二、简答题

9. 在人体内,激素与酶有何异同?

【答案】(1)相同点

激素和酶都是由人体内的活细胞产生的。

(2)不同点

二者的化学本质不同

a. 酶一般都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

b. 激素的化学本质较复杂包括:蛋白类,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肽类激素,如催产素、抗利尿激素;类固醇激素,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如肾上腺髓质激素、甲状腺激素。

二者的生理功能不同

a. 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但本身在反应前后并不发生变化。

b. 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对机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调节,促进或抑制这些反应的过程,从而达到某种生理效应。它们只调节特定过程的速率,并不向组织提供能量或物质。激素只能对复杂的细胞结构起作用,不能在破坏了细胞结构的组织匀浆中发挥作用。

10.简述物种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答案】(1)物种的定义

物种简称“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物种具有一个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存在生殖隔离。

(2)物种形成原因

隔离是把一个种群分成许多小种群的最常见的方式。

隔离使种群变小,因而基因频率可以由于偶然的因素(基因漂变等)而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加上不同环境的选择,使各小种群向不同方向发展,这样就可能形成新种。地理隔离是推动形成群体间表型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理隔离影响选择,选择使地理隔离所造成的各种群差异累积,使生殖隔离出现从而阻止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多倍体是物种形成的另一种形式。

这是一种只经过一二代就能产生新物种的方式。多倍体生物一旦形成,它和原来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从而迅速成为一个新种,这种方式是爆发式的。多倍体的形成有2种方式:

a. 本身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而使染色体复制之后,细胞不随之分裂,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成倍増加,从而形成同源多倍体;

b. 由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

1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何不同?减数分裂发生在什么时间?对自然选择有何作用?

【答案】(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是:有丝分裂中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得到两个与母代染色体倍数相等的子代细胞;减数分裂中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子代细胞的染色体倍数减半。减数分裂I 的间期DNA 不仅在S 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I 的偶线期和粗线期合成一小部分。减数分裂的前期I 长,特有染色体配对;同源重组现象。减数分裂I 的中期染色体的分离方式是形成二价体,并联合定向。减数分裂II 的间期没有DNA 的复制,减数分裂II 的间期很短甚至没有。

(2)减数分裂发生时间:减数分裂可依据其在生活史中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始端减数分裂,中间减数分裂和终端减数分裂3种类型。终端减数分裂发生在二倍体生物个体成熟之后,始端减数分裂发生在二倍体合子产生后,中间减数分裂发生在二倍体孢子世代。

(3)作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对于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配子中的基因组合变化无穷,从而带来生物个体间的更多的变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12.何为临界夜长? 假如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时Bh ,请判断下列光周期情况下该植物能否开花,并说明其原因:

(1)14h 光照+10h黑暗。

(2)12h 光照+12h黑暗。

(3)12.5h 光照,随后11.5h 黑暗,并在第17h 给以一次红外闪光。

(4)11h 光照,随后13h 黑暗,并在第16h 依次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和一次红外闪光。

(5)10h 光照,随后14h 黑暗,并在第15h 给以一次红光闪光。

【答案】临界夜长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是13h ,开花决定于暗期的长度11h , 而不是光期的长度。将短日植物放在人工光照室中,只要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不管光期有多长,它就开花。

(1)14h 光照+10h黑暗,暗期的长度未超过临界夜长11h ,短日植物不开花。

(2)12h 光照+12h黑暗,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开花。

(3)12.5h 光照,随后11.5h 黑暗,并在第17h 给以一次红外闪光。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但对短日植物而言,红光抑制开花,而远红(红外)光促进开花,开花。

(4)11h 光照,随后13h 黑暗,并在第16h 依次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和一次红外闪光。对短日植物而言,植物能否开花往往决定于最后一次光照是红光形式还是远红光形式,远红光促进短日植物开花,最后一次光照是远红光形式,开花。

(5)10h 光照,随后14h 黑暗,并在第15h 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对短日植物而言,红光抑制开花,不开花。

13.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在演化上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答案】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初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的细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