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62新闻学理论与实务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报房京报

【答案】报房京报是指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它发端于明末,盛于清代。报房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二大部分。特点主要有:①是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 ②是“邸报”的翻版; ③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在近代报纸产生以前,民间报房出版的这种京报,是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消息来源。报房京报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完备形式。

2. 《国闻报》

【答案】《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基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国闻报》在当时的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以通外情为要务”,不惜重金聘请懂得英、法、德、日文字的翻译人员,大量译载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电、外报的消息和评论。同时出版旬刊《国闻汇编》,主要译载西方社会科学论著和外文报刊的新闻与评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该报作为日报,重视国内新闻,特别是京津和北方地区的新闻,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1898年3月,名义上卖给日本人,故能在戊戌政变后继续出版,得以报道戊戌政变的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1899年2月以后,该报真正开始由日本人主办。

3. 媒介素养(medialieracy )

【答案】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其意义不仅在提升普通公众积极利用媒介的能力,还在于提升受众对媒介讯息的选择、批判、使用能力,使之成为建构健康媒介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媒介素养不仅被视为公众制衡媒介不良表现的力量,而且作为公民权利和责任的组成部分,媒介素养旨在强化公众的传播权,以及公众对大众传媒在民主机制中发挥正面作用所担负的责任。

4. 《东方风来满眼春》

【答案】《东方风来满眼春》是1992年3月26日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的一篇万字通讯,由《深圳特区报》的副总编辑陈锡添根据邓小平1992年南行所有的讲话与细节写成。很快3月28日的上海《文汇报》、《中华工商时报》和3月30日的《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均全文转载

此文。3月30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全文播发《东方风来满眼春一一邓小平视察深圳纪实》,并以少有的规格配发了一条消息。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了邓小平南行的讲话精神,有利于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该文章也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

5. 王芸生

【答案】王芸生开始为《益世报》写稿。1928年,王芸生担任《商报》总编辑。后被张季鸳发现,请进了《大公报》编辑部,负责编地方版新闻。1931年9月至1934年4月,王芸生完成了《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1935年,王芸生被提拔为《大公报》编辑主任。1936年4月,到上海任《大公报》上海版编辑主任。1938年)2月1日,《大公报》重庆版发刊,王芸生任渝馆总编辑,社评委员会主任。1941年9月,张季莺病逝,王芸生就任《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在《大公报》的工作是辛苦的、勤勉的,在新闻编辑、采访,尤其是新闻评论的写作方面,是有贡献的。

6. 《第一财经日报》

【答案】2004年11月15日,由上海文广、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三家集团共投资一亿元的《第一财经日报》发行。《第一财经日报》为对开大报,每周一至周六出版,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为核心,辐射至全国其他经济区域。《第一财经日报》涵盖了广播、电视、报纸,且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三跨”经营,打造了中国第一家跨媒体经营的财经传媒平台。

7. 《解放报》

【答案】《解放报》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在华北地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46年2月22日在北平创刊,初为三日刊,自第27期起改为双日刊,“以致力于和平民主建设为宗旨”。该报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压迫,报童被殴打,报纸被抢劫,报社工作人员被捕,此类情况经常发生。1946年5月29日,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国民党当局查封了《解放报》。

8. 世界新闻报(英国)

【答案】《世界新闻报》创办于1843年,是一份星期日报纸,1969年易主澳大利亚报业主鲁伯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 )。集中报道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使得该报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

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记者对被绑架小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信箱进行窃听,并私自册」除了其中的部分留言,干扰了警方破案的视线,最终导致道勒没有被及时营救而遇害。《世界新闻报》的窃条件提出了质疑,议题性质(是否与个人利益相关)、人格差异(中坚分子)可能使其失效,孤立恐惧动机和大众传播效果也遭受了批评。

9. 报禁、台湾报禁

【答案】“报禁,,是指台湾当局为加强对新闻事业特别是报刊的控制,于20世纪50年代作出的“限证、限张、限印”的规定。限证即当局严格控制登记证,压制新闻事业规模; 限张即限制报纸的张数,控制其内容和业务的发展; 限印即控制其印刷地点和发行场所。以上“三限”被台湾新闻界称为“一报三禁’,,这构成了“报禁”的具体内容。这以后的三十多年中,除了1952年10月10日批准创办了一份由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办的《青年战十报》之外,台湾当局没有再批准过任何一份创办新报的申请。直到80年代,“报禁”才逐渐被解除。

10.第四媒体

【答案】“第四媒体”通常指互联网,有时亦被称为“网络媒体”。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它包括如下四种类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 由一家或多家传统媒体联合创办的具有一定自主性的网络媒体:综合类网站:专业类网站。

11.史量才

【答案】史量才是旧中国报业家,上海《申报》的总经理。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3年接办《申报》,1929年购进《新闻报》大部股权,意图组织报业托拉斯,受到挫折。九一八事变后,政治态度趋向进步,积极支持抗日运动。他举办申新通讯社,申报补习学校,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出版《申报年鉴》,《申报月刊》、精制全国地图等,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被蒋介石派遣的特务暗杀与沪杭公路上。

12.《远生遗著》

【答案】《远生遗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四卷,是黄远生通讯评论作品汇集整理的合辑,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记者,是我国新闻通讯体裁的开拓者。他以深厚的中西学基础、高超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成为民初新闻记者的巨擎,被誉为“报界之奇才”,与刘少少、徐彬彬(凌霄)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1915年12月25日晚上,在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方面枪杀,年仅31岁。他死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行世。

13.《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

【答案】1938年6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并出版该同盟的中英文会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该刊的英文版由爱泼斯坦和贝特兰负责编辑,中文版由邹韬奋、金仲华等负责编辑,以宣传团结国际进步人士和海外华侨援助中国抗战为办刊宗旨,刊登了宋庆龄写的不少文章和致国际友人的信,还大量介绍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活动情况,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窗口。

14.《海瑞罢官》

【答案】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不同场合提出要学习海瑞精神,时代需要直言敢谏、刚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