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863新闻学与传播学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众

【答案】大众(mass )是指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大众不同于初级群体或小群体,也不同于群集和公众。大众的卞要特点有:①规模的巨大性; ②分散性和异质性:③匿名性; ④流动性; ⑤无组织性; ⑥同质性。

2. 可信性效果

【答案】可信性效果是著名传播学者霍夫兰在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实证后提出的概念。可信性效果意在说明:信源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这一概念说明,对传播者而言,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3. 《阿尔及尔宣言》

【答案】《阿尔及尔宣言》是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一份有关国际信息传播体制的宣言。其内容为:现存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时代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沟通; 发展中国家必须共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存的传播渠道。一般认为,《阿尔及尔宣言》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4. 群体压力

【答案】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

二、简述题

5. 简述香农的传播模式。

【答案】香农的传播模式是由美国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于1949年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1)基本内容这个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

(2)意义

①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②这个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的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

③这个模式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

(3)不足:这个模式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不能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

6. 互联网等新传播媒介提供了旧媒介没有提供的使用与满足的方法吗? 或者它们仅仅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了旧的需求?

【答案】互联网等新传播媒介提供一些新的使用与满足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推广也催生了人们在媒介接触过程中的一些新的需求。所以新媒介仅仅是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了旧的需求。

(1)网络使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与另一个地方的人便捷地交流成为可能。

①互联网最常用的一个功能是电子邮件,通过它,网络用户可以与其他任何拥有电子邮件地址的人交换信息。

②万维网是一个拥有众多计算机站点的巨大系统,仟何人只要具备浏览器程序和连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登录万维网。

(2)网络还改变着一些传播的基本方式。

①传统的大众媒介提供的是一种“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而万维网的出现,使传播模式更加多样化,如“多对一”的模式以及“多对多”的模式。

②较之老的大众媒介所提供的传播,网络传播更具分散性,也更加民主。

(3)网络提供了一个世界性的平台,使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出版发行者,这对于网络而言,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4)网络还给予个体的受众以巨大的力量,使其可以看到以前难以获得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他或她接触的消息加以控制。

传播技术的新发展,例如网络的出现,也使媒介之间的差别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晰。许多报纸和广播新闻公司现在也开办网站,并通过它们的网站来传播新闻。

三、论述题

7. 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问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理解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案】(1)媒介的含义

“媒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媒介,是指将不同事物连接在一起的中介物,这种中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与物结合在一起的事物。一切中介物都是媒介,这一意义上的媒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介质”。狭义的媒介,则是指从各学科、各领域自身出发所界定的媒介。

(2)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①从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角度来看,是媒介而不信息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例如,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即讯息”,在他看来,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媒介。

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还包括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甚至服饰、住宅、货币等,任何能够延伸人体功能的事物,都在他的媒介范畴之内。

②从媒介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角度(即媒介是不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在麦克卢汉看来,人类由“部落社会”到“脱部落社会”再到“地球村”,都是源于媒介及其技术的发展。

例如,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狭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关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类可以分散到广阔的地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解体。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已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的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

③从媒介技术改变人类社会的交往方式来看,媒介技术发展促进丁传播手段的革新,使得跨越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信息交流共享得以出现,也现实体现出了麦克卢汉所描述阐述的“地球村”景象,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扩展了人类社会的认知领域,不断改变着人类的交流和交往方式,新兴的微博、网络社区等就是这样社会变迁的证明。

④从媒介产生的社会参与影响看,媒介是各种社会意见文化得以表达阐释的平台,各种意见可以得以平衡,信息和意见的交流促进人类文化素养的提升,也为对社会的不满提供了发泄的途径,起到了缓冲的效果。媒介同时促使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全球的民主化进程,公民社会得以出现,不同意见得以讨论、进步。世界各国的民主革命,都将开放媒体,繁荣交流媒介作为基本诉求之一。

⑤从产业发展来看,媒介是文化产业的主要构成要素,而文化产业则是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拉动力量。可以促进社会产业的升级,促进社会分工。媒介提供了文化资本、创意资本、智力资本的表现渠道,对于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有重要意义。

③从对媒介功能的认知来看,媒介系统是社会系统之一,对于媒介的考察需要置于大的社会系统中。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必要的功能。而法兰克福学派则从批判的角度切入,对于媒介文化的功能进行反思,是社会文化思想的结晶,在社会变迁的思想文化史层面上有重要意义。

8. 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

【答案】(1)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常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但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受众是主动的,他们会对媒介进行选择,“使用与满足”理论阐释了这一观点。

“使用与满足”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的广播研究项目,贝雷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