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密斯风格
【答案】密斯风格,又称“简素主义”、“纯净主义”,是由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倡的建筑设计倾向,主要盛行于40年代末到60年代的美国。密斯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根据,以“功能服从空间”为设计原则,其设计方法与手法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它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
2. 形式美法则
【答案】形式美法则是指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3. 朗香教堂
【答案】朗香教堂,又称洪尚教堂,是1950〜1953年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建造的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上部都是向上拔起的“塔”,伸出于屋顶之外。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己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戸. 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4. 马里奥•博塔
【答案】马里奥•博塔是瑞士著名建筑师,出生于瑞士提契诺。博塔1969年毕业干威尼斯建筑大学。但早在1965年,他就已经在柯布西埃的事务所中从事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了。毕业后,他又追随路易•康参加建筑实践,并在多家著名建筑事所工作过。1970年,博塔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的同时,也在欧洲各国和美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多座大学进行讲学工作。博塔所设计的建筑极其具有创新意识,他所创造的很多种表现手法,都被广泛地模仿和应用。
二、简答题
5. 芝加哥学派的最主要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芝加哥学派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它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泮,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
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1)主要人物
其最主要的人物是沙利文,他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与理论家。
(2)主要观点
①突出了建筑功能并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的惊人口号。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形式永远随从功能,就是规律”,那里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②沙利文对建筑的结论是,要给每一个建筑物一个合适的和不错误的形式,这才是建筑创作的目的。
③他认为建筑的设计应该从内而外,应按功能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并使形式与功能一致。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种革命的意义。
6. 高技派有何建筑特征?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高技派,又称“重技派”。它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髙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等。
(1)高技派的主要特征
①表现为积极更复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建筑甚至城市问题;
②表现为建筑形式上新技术带来的新美学语言的热情表达;
③外露结构,外露构件。
(2)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伦佐•皮亚诺、罗杰斯、福斯特以及N•格瑞姆肖等。
三、绘图题
7. 斯坦纳住宅
【答案】
图 斯坦纳住宅
四、论述题
8. 战后现代建筑的主要思潮是哪些?分别有何特点?有何作品?
【答案】战后现代建筑的主要思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是战后现代派建筑中最普遍与最多数的一种。它言不惊人,貌不出众,故常被忽视,甚至还不被列入史册。然而,它有不少作品却毫无异议地被认为是创造性地综合解决并推进了建筑功能、技术、环境、建造经济与用地效率等方面的发展。美国由于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主力,故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倾向最先在美国得到开花与结果。
①特点
a. 它在使建筑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情感需要中,在方法上比较偏重理性。
b. 在形式上也不再是简单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直角相交,而是悦目、动人、活泼与多样化。
②作品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皮博迪公寓,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何塞•昆西社区学校,普西图书馆。
(2)粗野主义倾向
“粗野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由英国一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该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粗野主义在战后的公共建筑中找到了它的用武之地,在欧洲比较流行,在日本也相当活跃,到60年代下半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