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87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 连读变调

【答案】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由“214”变调为“35”。

3. 文字

【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4. 兼类词

【答案】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A 和B 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 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 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词语的兼类是一种词语活用现象,兼类只是就词的静态形式而言,一旦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境,它的词类也就确定了下来。

5. 双宾语

【答案】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的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

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大都是表示“给予”或“收取”意义的动词,如送、给等。例如,“伯父昨天给了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同时,双宾语句可以转化为双宾句同义句,多数是将指物宾语提前。

二、分析题

6. 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并从部件角度分析其部件的组合方式

(1)颖

(2)圄

(3)氨

(4)窟

【答案】(1)“颖”的形旁是“页”,声旁是左半部分,部件组合方式是左右组合。

(2)“圄”的形旁是“口”,声旁是“吾”,部件组合方式是四面包围组合。

(3)“氨”的形旁是“气”,声旁是“安”,部件组合方式是两面包围组合。

(4)“窟”的形旁是“穴”,声旁是“屈”,部件组合方式是上下组合。

7. 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并分析音节结构

例:

(1)规

(2)知

(3)确

(4)音

(5)光

【答案】

8. 请说出下图是哪两个辅音的发音示意图? 分析这两个辅音的发音特征。

【答案】(1)上图从左至右依次是辅音/n/和/l/的发音示意图。

(2)图示两个辅音的发音特征

①/n/是舌尖中、浊、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 阻碍解除时,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②/l/是舌尖中、浊、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舌头两边或是一边通过。

9. 下面几个短语都是“形容词+数词”结构,请指出它们分别是什么词组,表达了什么意义(注意A 组有歧义),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A1重8斤 B1重了8斤

A2高5米 B2高了5米

A3宽3米 B3宽了3米

【答案】(1)A 组是动宾词组,B 组是中补词组。

(2)A 组的词组既可以表示甲比乙重8斤,高5米,宽3米,也可以表示甲本身重达8斤,高达5米,宽达3米。B 组的词组表示某物与之前相比较重量多了8斤,高度多了5米,宽度多了3米。

(3)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B 组的词组相对于A 组的词组多了一个“了”,数量词在“了”之后作数量补语。

10.改正下列词语注音方面的错误并就出现错误的原因展开分析

(1)飞机场:f īg ī ch ǎng

(2)家天下:j ā ti ān xà

(3)风乍起:f ōngzh àk ǐ

(4)梦西游:m òngs ī y óu

【答案】(1)①订正:fei ji chang

②原因:舌根音g , k , h 不能跟齐齿呼相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