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54生物教育综合之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乳糖操纵子的安慰诱导物是( )。

A. 乳糖

B. 半乳糖

C. 异构乳糖

D. 异丙基巯基半乳糖苷

【答案】D

【解析】安慰诱导物是指一类能诱导酶的合成,但又不被分解的分子。异丙基巯基半乳糖苷OFTG )、巯基 半乳糖苷(TMG )和

被半乳糖苷酶所降解,但能

诱导硝基半乳糖苷(ONPG )都不是半乳糖苷酶的底物,不会

半乳糖苷酶的合成,所以实验室里常用它们作为乳糖操纵子的安慰诱导物。

2. ( )是通常与其调控的基因具有一段距离的DNA 顺式作用元件。

A. 启动子

B. 终止子

C. 增强子

D. 调节子

【答案】C

【解析】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够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其中增强子通常与其调控的基因具有一段距离。

3. RNA 的生物合成见于RNA 复制和( )。

A. 半保留复制

B. 逆转录

C. 半不连续复制

D. 翻译

【答案】B

4. 某双链DNA 样品,含20摩尔百分比的腺嘌呤,其鸟嘌呤的摩尔百分比应为( )。

A.30

B.20

C.50

D.10

【答案】A

【解析】在DNA 分子中Α-T. 、G-C 配对,因此A 的含量等于T 的含量,G 的含量等于C 的含量,即A 与T 均为20摩尔百分比,C 与G 均为30摩尔百分比。

二、判断题

5. 免疫球蛋白基因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发生两次特异位点重排,首先是轻链基因发生然后是重链基因发生V-D-J 重排。( )

【答案】错

【解析】重链基因组合重排是指在DNA 水平上由无功能的

有功能和J H 基因片段组合重排为基因单位的过程,要经过两次重排才得以完成。第一次重排发生于D H 和J H 之间,重排,

之间,形成有转录功能的第二次重排发生于基因。

6. 含有4个二硫键的胰脏核糖核酸酶,若用巯基己醇和尿素使其还原和变性,由于化学键遭到破坏和高级结构松散,已经无法恢复其原有功能( )。

【答案】错

【解析】当天然的牛胰脏核糖核酸酶(RNA 酶)在8mol/L尿素或6mol/L盐酸胍存在下用β-巯基乙醇处 理后,分子内的4个二硫键则被断裂,紧密的球状结构伸展成松散的无规则卷曲构象,然而当用透析方法将尿素 (或盐酸胍)和β-巯基乙醇除去后,RNA 酶活性又可恢复,最后达到原来活性的95%〜100%, 并发现如果不 事先加入尿素或盐酸胍使酶变性,则酶很难在37°C 和pH7的条件下被β-疏基乙醇还原。

7. 细胞质中mRNA 的poly (A )长度通常比细胞核中mRNA 的poly (A )长度要短。( )

【答案】对

【解析】转录生成的mRNA 前体需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剪切等加工修饰才能称为成熟的mRNA 释放到胞质

8. 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有自己的基因组, 其编码基因可以在线粒体中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 )

【答案】错

【解析】线粒体内基因的转录可以在线粒体内完成,但是翻译有一部分只能在线粒体外完成,因为线粒体内的酶不完全。

三、名词解释

9. TATA 框

【答案】TA TA 框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30p~-25bp(真核)或-10bp (原核)的一段保守性较高的序列,控制转录起始的准确性和频率,因共有序列为TATAAAA 而得名。

10.锌指结构(zine finger motif)

【答案】锌指结构是指许多转录因子共有的DNA 结合结构域,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具有此结构的蛋白借肽链的弯曲使两个Cys 和两个His 与一个锌离子,或四个Cys 与一个锌离子形成形似手指状的三级结构。

11.阻遏蛋白

【答案】阻遏蛋白是指一类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产生负控作用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与DNA 结合,一般具有诱导和阻遏两种类型。

12.SD 序列(Shine Dalgamo sequence)

【答案】SD 序列是指存在于原核生物mRNA 起始密码子上游7〜12个核苷酸的富含嘌呤的保守片段,能与 16SrRNA3' 端富含嘧啶的区域进行反向互补,所以可将mRNA 的AUG 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四、简答题

13.什么是增强子?有哪些特点?试述它的作用机制。

【答案】(1)增强子是指能够提高转录起始效率的DNA 序列,它可位于转录起始点的5' 或3' 端,而且一般与所调控的粑基因的距离无关。

(2)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增强子通常具有下列特点:

①增强效应十分明显:一般能使基因转录频率增加10〜200倍,有的可以增加上千倍; ②增强效应与其位置和取向无关:不论增强子以什么方向排列(5' →3' 或3' →5' ), 甚至与靶基因相距3000bp 或在靶基因下游,均表现出增强效应;

③大多为重复序列:一般长约50bp , 适合与某些蛋白因子结合,其内部常含有一个产生增强效应时所必需 的核心序列:(G )TGGA/TA/TA/T (G );

④其增强效应有严格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说明増强子只有与特定蛋白质(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功能;

⑤没有基因专一性:可以在不同的基因组合上表现增强效应;

⑥有相位性:其作用和DNA 的构象有关:

⑦许多增强子受外部信号的调控:如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区上游所带的增强子,就可以对环境中的锌、镉浓度做出反应。

(3)增强子可能存在3种作用机制:

①影响模板附近的DNA 双螺旋结构,导致DNA 双螺旋弯折或在反式作用因子的参与下,以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媒介形成增强子与启动子之间“成环”连接,活化基因转录。

②将模板固定在细胞核内特定位置,如连接在核基质上,有利于DNA 拓扑异构酶改变DNA 双螺旋结构的张力,促进RNA 聚合酶II 在DNA 链上的结合和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