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企业管理915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2. 评价中心

【答案】评价中心是近来新兴的一种选拔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人员甄选方法,采用情境性的测评方法对被试者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即测试人员根据职位需求设置各种不同的模拟工作场景,让候选人参与,并考察他们的实际行为表现,以此作为人员甄选的依据。采用的模拟情境测试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演讲、角色扮演等。

3.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答案】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组织结构,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助手,实行行政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直线职能制普遍适用于组织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市场环境较为稳定的各类中小企业。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如下:①优势表现为: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长处,又吸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 既摒弃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又避免了职能制多头指挥的弊端。②不足之处表现为: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参谋部门与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造成决策迟缓; 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矛盾; 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速度慢,难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4. 行业内战略群

【答案】行业内战略群,又称战略集团,属于次行业(sub-industry )范畴。行业内战略群是依据战略特征来划分的,一个战略群是指某一行业内在某些战略特征方面相同或相似公司的集合。

一个行业中战略群体为数不多,它们采取本质上有所不同的战略。一个行业中战略群的形成与变化有各种原因,比如,企业成立时所依赖的技术或资源条件不同,企业的目标或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等等。行业内战略群间在竞争、利润率等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移动壁垒的存在。与进入壁垒抵抗产业外的企业入侵的作用相似,移动壁垒阻止了产业内企业从一种战略群向另一战略群移动。

5.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

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二、简答题

6. ERP 实施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实施的基本过程包括:

(1)项目的前期工作(软件安装之前的阶段)

①领导层培训及ERP 原理的培训。主要的培训对象是企业高层领导及今后ERP 项目组人员,使他们掌握ERP 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②企业诊断。由企业的高层领导和以后各项目组人员用ERP 的思想对企业现行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议和诊断,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用书面形式明确预期目标,并规定评价实现目标的标准。

③需求分析,确定目标。企业在准备应用ERP 系统之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

④软件选型。要弄清软件的管理思想和功能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 要弄清楚企业的需求,即先对企业本身的需求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充分地调研。需了解软件实施的环境,包括国情和行业的特殊要求等两方面。根据这些来运行流程和功能,从用户化和本地化的角度来为ER1〕选型。

(2)实施准备阶段(包括数据和各种参数的准备和设置)

①项目组织

选择领导小组,由企业的总经理或首席执行官牵头,并与系统相关的副总经理和首席咨询顾问一起组成领导小组。选择项目实施小组,一般是由项目经理来领导组织工作,其他的成员应当由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领导或业务胃·干组成。选择业务组(团队),咨询顾问职能组和IT 职能组。

②数据准备

在运行ERP 系统之前,要准备和录入一系列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是在运用系统之前没有或未明确规定的,需要做人量分析研究工作。包括一些产品、工艺、库存等信息,还包括一些参数的设置。

③系统安装调试

在人员、基础数据己经准备好的基础上,就可以将系统安装到企业中,并进行一系列的调试活动。

④软件原型测试

这是对软件功能的原型测试,也称计算机模拟。在测试时,应当是全系统的测试,各个部门的人员都应该同时参与。找出不足的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方案,以便接下来进行用户化或二次开发。

(3)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这一阶段的口标和相关的任务包括:

①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在基本掌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产品,将各种必要的数据录

入系统,针对企业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组织项目小组进行实战性模拟,提出解决方案。模拟可集中在机房进行,也称之为会议室模拟。

②制定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试和模拟运行之后,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小组会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力一案,在这个阶段要初步制定出与之对应的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盖

③验收。在完成必要的用户化的工作、进入现场运行之前还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的审批和验收通过,以确保ERP 的实施质量。

(4)切换运行

这要根据企业的条件来决定应采取的步骤,可以各模块平行一次性实施,也可以先实施一两个模块。在这个阶段,所有最终用户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使用终端或客户机操作,处于真正的应用状态。如果手工管理与系统还有短时并行,可作为一种应用模拟,但时间不宜过长。

(5)新系统运行

一个新系统被应用到企业后,实施的工作其实并没有完全结束,而是将转入到业绩评价和下‘步的后期支持阶段。对系统实施的结果作一个小结和自我评价,以判断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必须在巩固的基础上,通过自我业绩评价,制定下一日标,再进行改进,不断地巩固和提高。

7. 简述马萨诸塞车祸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对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案】1841年的一天,在马萨诸塞至纽约的铁路上发生了令美国震惊的火车相撞事件,造成20多人死亡,举国哗然,美国媒体对火车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了平息这次事故引起的民愤,火车公司不得不进行了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了管理权只拿自己的红利,公司开始聘请有才能的管理人员管理公司,火车公司从此开始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对管理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8. 解释期望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答案】(1)期望理论的主要概念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形成。此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根据这一理论的研究,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判断:①努力一绩效的联系; ②绩效一奖赏的联系; ③奖赏一个人目标的联系。

在这三种关系的基础卜,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励力)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M=VE。式中,M 表示激励力,V 表示效价,E 表示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