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合作
【答案】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日标。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目标一致; ②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 ③行为配合; ④要讲信用。
2. 理性命题(霍曼斯)
【答案】理性命题是霍曼斯在其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中提出的一项命题,是指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一也增大的行为。理性命题既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又是对它们的限定。它力图指出:人是一个会合理盘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得到。如果报酬的价值很高,但可能性很小,那么行动者采取这一行动的可能性不会大。过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明:行动一价值(可能性)。
3. 舒茨(Aifred Schutz)
【答案】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
,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说的“社会事实”
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学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4. 集体行为
【答案】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它与“制度化行为”或“常规化行为”相对,而不是与“个体行为”相对。制度化行为是指接受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的行为,又称常规行为。
5.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
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6. 镜中我(库利)
【答案】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二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非常形象地
,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7.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小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8.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社会政策现状的特点。
【答案】我国社会政策现状的特点主要包括:
(1)从属性
相对于经济政策而言,社会政策依然处于从属或依附地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始终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而实施的。由于对社会政策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我国目前的社会公平问题变得比较突出。
(2)不完整性
①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的分类
补偿性社会政策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政策、住房补贴政策以及其他各种基本权利的保护政策,这类社会政策旨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
发展性社会政策主要是指有关增加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机会、增强其社会参与能力,以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整合的政策,这类政策旨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保证其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和必要的素质。
②原因
a. 和补偿性社会政策相比,发展性社会政策对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但在现实中,补偿性政策往往更受到重视,而发展性政策往往被弃置一旁,或根本就未加考虑。
b. 上述两类社会政策内部,都存在着各种缺陷,需要加以补充、充实、改革和完善。
(3)不平衡性
①原因
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格局的影响,我国日前的社会政策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区别对待的问题,对农村户口的居民仍实行和城市居民大相径庭的处理方式。
②现状
根据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社会学家沃伦斯基和莱博克斯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分类: a. 补缺型(或称剩余型或残余型),是指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只有在其他通常的渠道如家庭和市场不能维持时,才应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实际是主张一种针对弱势群体的有限的、基于家计调查的服务。
b. 制度型,(又称普遍型)是将社会福利服务当作工业社会一种正常的功能,以提供制度化的、针对全体人民的普遍福利为职志。
就我国城乡福利制度的类型来看,它实际上是制度型(针对城市居民)与剩余型(针对农村居民)并存。
(4)不稳定性
我国目前的社会政策尚存在法制化程度低、制度化程度低、不稳定的问题。
①主观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不能通过立法的途径加以明确,而政府权力又弱化,其推行的阻力大大增加。阴力一大,政府便变通政策,其结果是使政策难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②客观上,我国处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旧体制迅速瓦解,新问题层出不穷,又受到人口城市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些都对社会政策的决策者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5)低效性
①我国目前的社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针对性不强。
②我国目前的社会政策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或准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管理和执行,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这使得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有的目标人群成员获得了重复支持,有的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的状况。这些都会导致政策的执行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10.什么是社会政策,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1)社会政策的含义
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2)社会政策的特点
①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