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选择题

1. ( )于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五代、北宋之际开始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元代在中国全面发展,与道教等其他宗教处于同等地位。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景教

【答案】B

【解析】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由阿拉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和演变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旱期传播时期。新疆伊斯兰教约于五代北宋之际伊斯兰教从中亚开始传入新疆地区。元代至明代前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广泛传播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2. 荀子和孟子一样提倡“礼义”,但二人的出发点却不同,荀子强调的是( )

A. 性善

R. 性恶

C. 仁政

D. 无为

【答案】B

【解析】荀子和孔孟一样提倡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礼义”,但其出发点却大不相同。孟子强调“性善”,荀子强调“性恶”,认“善”是人为的表现,而不是人的本性。

3. 乾隆年间编撰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是( )。

A. 永乐大典

B. 太平御览

C. 四库全书

D. 十三经

【答案】C

【解析】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诏令搜集天下珍贵典籍,编纂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四库全书》全部编成,总计36304册,79337卷,写成七部,分藏于七阁。

4. 历史上( )并称“三王”。

A. 禹、汤武王、周武王

B. 皇帝、炎帝、颛顼

C. 伏羲、女娲、神农

D. 天皇、地皇、人皇

【答案】A

【解析】禹,不属于三皇五帝,但在历史上与汤武王、周武王并称“三王”,因其治水功绩成为古今家喻户晓的人物。

5. 国子监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而非最高学府是在( )统治时期。

A. 隋文帝

B. 隋场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答案】B 。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晋朝时,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北齐时,改国子学为“国子寺”,南朝的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隋唐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隋文帝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唐代承袭隋代的制度,但学校的体系更加完备,在中央设立“六学二馆”,六学由国子监统一领导,国子监在发展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己取代国子学,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到清代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惟一的最高学府,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6. 洗礼是( )的礼仪。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印度教

【答案】A

【解析】洗礼是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来更新自己的生命,后来有了延伸意:比喻在艰难的磨练和考验后,或经过好方面的教育、引导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起点和开端。

7. 古代科举殿试及第的十人称为( )。

A. 状元

B. 进士

C. 贡生

D. 秀才

【答案】B

【解析】殿试举行地点在今故宫保和殿,由皇帝亲自主考,有时只设御座,而由钦命大臣宣读考题,清代一般由亲王担任。应试者必须是贡士,考中者才是进士。

8.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语出( )。

A. 《论语》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

【答案】D

【解析】该句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9. “简册”中的“简”的意思是( )。

A. 简单

B. 竹片

C. 请柬

D. 手写

【答案】B

【解析】“简册’夕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每根竹片称为“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连接起来的竹片,就称为“简册”。

10.唐朝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极高境界,其中楷书四大家是:( )。

A. 张旭,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

B. 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C. 孙过庭,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D. 怀素,张旭,孙过庭,柳公权

【答案】B

【解析】唐朝楷书四大家是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A 项中,张旭善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说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漏顶土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C 项孙过庭楷行兼善,尤擅草书。D 项怀素也是著名的草书书法家。

二、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