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5
201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8 201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11 201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15
一、简答题
1. 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以划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自有什么特征?
【答案】根据媒介系统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阶段。口语最初只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简单符号,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逐渐提高了抽象能力,发展成了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口语的产生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口语的局限性在于它仅能用于近距离的信息传递,同时具有转瞬即逝性,不便于保存和记录。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_座里程碑。文字是在原始图画、记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信息; ②文字打破了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开发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3)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文字信息的复制技术,并有了批量生产意识。古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现实。印刷技术的进步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书籍和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普及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
(4)电子传播时代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训一算机、卫星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①电子媒介实现了时空两个领域的突破,使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 ②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音声和影像信息系统; ③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了巨大飞跃。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2. 简述新闻类别有哪些?
【答案】(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中国,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有些称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
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2)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力一新闻。三类新闻的版面配置,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力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3)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把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①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等。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
②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如物价J 漫慢降低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①硬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报道要求: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且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②软新闻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特点: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
二、论述题
3. 试述国家对新闻媒介的管理。
【答案】(1)国家对媒体的管理理念基于传媒业具有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属性,这是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的共识。
(2)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需要考虑国家、公众和传媒业三者利益的平衡。国家利益首先是指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安全、经济(金融)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公众利益又称公共利益,包括公民知情权、表达权、普遍服务原则、公正原则以及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的维护等。传媒业利益主要指法律所赋予的言论出版自由、传媒业的经济利益。
国家、公众、传媒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贯穿着国家对传媒业管理政策调整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国家总是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传媒业利益。从世界范围来看,无
论何种社会制度,无论何种新闻体制,无论何种媒体所有制,媒体具有公共性进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都得到一致认可。
(3)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一般包括月个层面:
①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就是出版、播出的许可证制度。在绝大多数西方各国,纸质媒体的出版无须审批,只有广播电视必须获得许可证,并有一定期限,到时申请延期。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出版报刊还是广播电视都需申请许可证。
②内容层面的管理。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刊发某些内容,比如煽动暴乱、泄露国家机密、侵犯隐私、侵权等。对广告的刊发同样有明确的规定。此外,各国政府还有特殊规定,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 )对广播电视播出的内容有严格规定。最著名的莫过于“公正原则”,即在1999年修正案中规定“为有关公众关注的重大问题相互冲突的观点提供对等的讨论机会”。还有保护儿童的原则,((1996年电讯法》规定:所有电视机都必须植入“V 芯片”以便家长可以通过遥控器将少儿不宜的镜头滤去。
③结构层面管理。对传媒结构层面管理最主要手段是各国出台《反垄断法》,严禁几家媒体公司垄断全国媒体市场,保护公平竞争,保持观点多元。美国《1996年电讯法》大幅放宽了媒体公司市场占有率,但规定任何一家媒体公司电视覆盖率不得超过35%o
(4)从世界各国媒介管理实质看,管理手段都是法律和行政兼用,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商业化运行的体制,一般是以法律手段为卞、行政调控为辅; 以欧日为代表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一般是法律手段和行政调控并重。比如,在英国,一方面英国议会对广播电视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制度,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在广播电视政策的制定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性作用。很多政策直接影响到节目制作层面。以中国为代表有限商业运作体制近些年虽然不断强调要依法管理媒体,但目前依然显示行政调控为主,法律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