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哲学、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使用价值
【答案】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作为交换的物品,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用物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使用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的商品,因其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不同。同一商品,如有多种自然属性,就有多种使用价值,如电力既可用于生活,又可用于生产。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2. 社会简单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
【答案】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的,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为:
第I 部类产出中的Ic 部分。供求都发生在第一部类内部,因此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相互交
换而实现。
第二部类产出中的II (v+m)部分,供求都发生在第二部类内部,因此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而实现。
I (v+m)价值上表示第一部类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而其使用价值形态却仍然是生产资料; IIc 则在价值上表示第二部类生产中所消耗的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但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形态是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通过两人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第一部类的消费需求得到补偿,第二部类的生产耗费得到替换。
3. 重置投资
【答案】重置投资又称更新改造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它主要用于重新购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建。由于这种重置、替换和更新通常与企业的改造结合在一起,因此又称这部分投资为更新改造投资。它是社会总投资的一部分。重置投资的基本功能是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磨损、自然力的影响以及逐渐的陈旧过时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水平。因此,须按其价值转移和损失程度,以货币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固定资本的更新。
4. 生产力式
【答案】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
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社会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5.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二、简答题
6. 简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答案】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各类不同的消费品(包括服务)的消费,构成一定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它又分为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和社会消费结构。由于消费需求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消费结构也不断变动。一定时期的消费结构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1)居民收入水平。这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恩格尔定律揭示了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即居民水平越低,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开支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开支所占比例就越小。
(2)居民收入结构。社会消费结构取决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收入组在全部居民家庭中的构成比重及其本身的消费结构状况。一般来说,高收入水平的家庭所占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则越小; 低收入水平的家庭所占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大。
(3)价格因素。这里所说的价格,既指消费品的绝对价格,也指它们的相对价格。后者是指各种消费品的价格比例,既包括同类产品之间的差价,也包括不同类产品之间的比价。价格的涨落和价格体系的调整,都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消费结构。
(4)商品因素。这是指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商品的品种、数量、质量、花色、包装、商标等因素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5)消费者个人因素。这包括消费者的消费知识、消费偏好、对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周围社会环境对消费水平的示范影响、消费者对时间的评价、对经济发展过程和未来状况不确定性的判断或预期等,甚至包括纯粹的心理活动因素。
(6)社会对消费行为的引导。这是指社会所倡导的消费指导思想、政府制定的消费政策以及企业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对产品的宣传等,都会对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构成。
此外,人口的构成(包括地区、民族、宗教信仰、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教育水准等构成)、消费传统和外部消费文化等都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
最后,消费结构还直接受到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影响。一定时期的消费结构,从根本上说,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制约的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决定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它反过来会对产业结构的状况和发展趋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7. 简述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答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表现在:
(1)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①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
②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正好同价值相等。
(2)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
①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②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③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 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
8. 货币与资本有什么区别? 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
【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是指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自行增殖表现为获取剩余价值。它是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在运动中使其自身的价值不断增殖,则构成了资本最一般的属性和特征。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