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商学院801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教训,分析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答案】(1)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股票、货币市场和它的资产价值。印尼、韩国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但台湾却面临着“本土型金融风暴”的威胁。日本则仍是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的流入和流出、外汇市场的波动对一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市场的管理,抵御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当前世界金融危机
2007年一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启示:
①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调动和发挥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一种最有效、最适于创新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最少的政府十预、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但必须看到,市场经济本身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波动、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一定程度的育目性和人们心理预期的偏差等,这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此间,掌握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结合的度尤为重要。这里,特别需要政府具有及时把握、统筹安排、重点突破、“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治理能力。
②努力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改革开放永远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质量提高的法宝,绝不能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而放松和滞后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才能得以真正解决,任何“恐惧病”,“封闭症”,“市场失效症”都是有害全局的,关键是要以冷静、务实的心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高前瞻性研究水平,着力从体制建设上下功夫,开拓更科学、更开放、更有效的应对金融危机的现实和有效路径。
(3)在开放的条件下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教训,为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应该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要合理利用外资,规避金融风险。加强对外汇的管理,注意外资结构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流动性低,不会轻易抽逃资本; 间接投资正相反,金融风险也较大。中长期外债较稳定,短期外债稳定性较低。因而应侧重利用直接外资和中长期外债,将金融风险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②深化外汇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③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保证政府平衡外汇市场的干顶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外汇积累与管理机制;
④发展各类国际金融市场,加快国际资本的流动,有序发展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和实行有效监管和调控。
同时,通过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会推进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对外开放中,我国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其具体措施有:
①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强化自主创新,发展民族产业。
②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和市场调控,要正确运用金融工具调控市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生产秩序,避免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利益。
③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要防止和化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威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迅速反应能力和临界处理能力; 构建国家经济安全的防御体系,根据我国的资源占有和需求情况,建立国家经济资源战略储备和保障体系,从而为国家经济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④维护国家经济资源和信息技术免遭侵害。应使用国家所掌握的一切力量和手段,保障资源安全。
⑤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构建国际经济安全体系。提倡和推行“全球共同安全、同时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拓展国家经济安全的国际空间,构建最广泛的国际经济安全体系; 同时,明确中国在经济领域最主要的国家利益,只有在稳定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综合解决与实现中国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问题。
2. 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在表现。
【答案】(1)商品的内在矛盾
商品的内在矛盾是指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是为了取得价值; 而消费者关心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因此,任何人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
(2)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
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的对立。货币出现后,使整个商品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实现其价值; 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以等价物的形式出
现,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一切商品要实现其价值,都必须先转化为货币。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3. 简述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不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会推进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负面影响。为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要什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强化自主创新,发展民族产业。
(2)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和市场调控,要正确运用金融工具调控市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生产秩序,避免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利益。
(3)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要防止和化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威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迅速反应能力和临界处理能力; 构建国家经济安全的防御体系,根据我国的资源占有和需求情况,建立国家经济资源战略储备和保障体系,从而为国家经济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体制和应对机制,建立完善的维护经济安全和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法律体系、信息收集与传导体系、预警和化解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等; 导入新的引资战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效防止引进依赖陷阱。
(4)维护国家经济资源和信息技术免遭侵害。我国应使用国家所掌握的一切力量和手段,保障资源安全。发展现代化远距离通信技术,保护国家经济信息资源,未经批准不得获取经济、金融、证券、科学技术和政府的经济信息,防止利用经济信息操纵公众意识; 在经贸往来中,在保护环境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居民健康免受伤害,在进行任何经济和军事活动时都要考虑到生态因素。
(5)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构建国际经济安全体系。提倡和推行“全球共同安全、同时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拓展国家经济安全的国际空间,构建最广泛的国际经济安全体系; 同时,明确我国在经济领域最主要的国家利益,只有在稳定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综合解决与实现与我国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问题。如防止发生地区经济、金融危机和化解经济纠纷,打击国际经济犯罪,在解决包括周边经济安全和国际经济安全等尖锐的全球性生态问题方面利益一致。
4. 结合我国体制转轨期的实际,分析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转轨,即从传统的、封闭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化、开放化、市场化经济转轨。30多年的经济转轨是一个多层面的历史过程,中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封闭半封闭变为全力一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