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学题库>税收原理题库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计算题:假设税法规定的某所得征税的免征额为1000元,该所得适用税率为20%,若王某2013年3月取得此项所得,金额为1300元,无其他税收优惠规定,计算王某此项所得的应纳税额。

20世纪80年代,我国税法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定为800元,此后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主要是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已有越来越多居民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该征税起点。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税起点不断提高,2006年1月1日提高为1600元,2008年3月1日又提高为2000元,2011年9月1日再次提高,为3500元。请从公平角度评析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必要性。 2003年2月1日,经江苏省政府决定,暂停征收车船使用税的自行车税目(下称自行车税)。截止目前,我国各地区都已经停征了自行车税。自行车税按辆定额征收,除上海为8元外,其他省、市均为4元。据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统计,1994年该省征收了自行车税共计5000多万元,为此支付了700多万元的印刷、劳务、宣传、组织等各项费用,直接征收成本就占了收入总额的14%,为了保证此项税款的征收,动用了地方政府、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及村组干部等协助,而上述仅是征收自行车税的行政成本;此外,还有纳税人因履行税收义务占用其时间、精力等形成的纳税成本。区区4元钱,真可谓得不偿失。请从税收效率角度评析我国暂停征收自行车税的原因。 计算题:李某2013年2月取得收入5800元,若规定的免征额为20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具体为:应纳税所得额20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应纳税所得额2000─5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0%;应纳税所得额5000─1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5%。计算李某此项收入的应纳税额。 简述征税的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计算题:假设税法规定的某所得征税的免征额为1000元,该所得适用税率为20%,若王某2013年3月取得此项所得,金额为1300元,无其他税收优惠规定,计算王某此项所得的应纳税额。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