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81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背景的作用。

【答案】消息主体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要由背景材料协助完成。新闻背景在阐明新闻事实、传递信息、揭示新闻主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新闻中的名词术语。新闻中出现专有名词、专业术语是常有之事,如果不加解释,它们会成为读者理解新闻的拦路虎。新闻背景用来解释的另一类对象是消息中的事实部分。从某种意义上看,新闻写作总是负有一定的“翻译”的任务。对于非特定的读者大众而言,新闻报道的内容总是带有“专业”、“专门”的性质,记者须臾不可忘记“通俗化”这个程序。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许多新闻作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原因有三点:

①读者的需要。面对媒体的报道,读者很想了解:为什么一定要我知道这件事,它意味着什么等。

②信息源的需要。有些新闻发布者希望通过媒体这个舆论工具,说明某种行为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支持。

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纳入新闻报道的事物是严格选择的结果,在媒体一方看来,它们具有使知一一让读者了解的必要,这其中就包含着它对社会所具有的某种意义。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文学艺术领域惯用的表现手法就是对比衬托,新闻写作也不例外。很多情况下,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度,显示其新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对比衬托性的背景材料可以为新闻注入更丰富的内涵,使新闻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面对一些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对此,记者往往会感到也有将其传达给读者之必要。然而,由于事态不明朗,事实的暴露尚不充分,发言还不是时候,或者顾忌到有可能引起的麻烦,记者不能不讲究“说话”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用背景性事实进行暗示,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负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

性材料的任务。就读者的阅读心理而言,除了要获得新闻和信息,了解时事、随时洞悉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还希望获得知识的、情趣上的满足,以提高人的素养,保持健康愉悦的心绪。文艺体育类的报道、轻松的社会新闻之所以受欢迎,与此不无关系。这类内涵丰富的新闻,是读者很好的精神食粮。为了提供这样的新闻作品,记者要在新闻的选择上多下功夫,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在新闻中加入知识性、趣味性的背景材料,使新闻变得有滋有味。

(6)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人物始终是读者的兴趣所在。媒体报道的各类新闻,无不与人的行为、人的命运有关。那些以报道新人新事为主的人物新闻,更是将任务推到了前台。然而,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活动舞台又存在很大差异,相互理解并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传媒肩负着中介的任务,它有必要在着眼于新闻事件的同时,将其人物的有关情况介绍给自己的读者,向读者说明此人之所以会有此举的必然性、合理性,以便读者理解。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消息中加入适当的人物背景。

(7)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这也是新闻背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类背景可以称之为“累加性背景”。它是在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之外,顺带介绍其他一些相同类型的事例,或者顺带给出同类事件总的情况、数字。这类背景与新闻事实并无因果联系,但是,它们在消息中的出现,却使读者不仅能看到消息所报道的“这棵树”,也能看到这棵树之外的“森林”。从而帮助读者举目远眺,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观察和认识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件。

2. 信息时代分析性新闻有何重要意义? 写好分析性新闻对记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案】(1)分析性消息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在信息时代分析性新闻的重要意义如下:

①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从新闻事实辐射开来,在时空上将视线延伸,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各种相关的事实以多维立体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②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它通过充分的事实依据,对原因与后果进行阐释,视野广,开拓深,更容易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决策方向,促使媒体摆正经营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③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

贴近受众,是各类新闻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策略。长期的客观报道手法疏离了媒体和受众。记者置身现场、直接发言的分析性消息,在与读者沟通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

(2)写好分析性新闻对记者提出的要求

①观点、见解一一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它应当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本质,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启发读者。观点是分析性新闻优劣的决定性因素。为写好分析性新闻,记者一定要在观点的采访、提炼上多下工夫。

②分析性消息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

新闻性与客观性,是分析性消息吸引读者、说服读者的重要条件。对分析性消息而言,新闻性的含义具体如下:

a. 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b. 它应当是讲究时效一一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

c. 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客观性则要求提供分析的依据,它们或者是“发言人”,或者是背景性事实。

3. 新闻写作中如何增加信息量?

【答案】总的来说,一是要在比较中选择信息量较大的新闻事实加以报道; 二是要把选定的新闻事实中固有的信息量充分地反映出来。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又称写“立体化新闻”。

多侧面报道则要求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透过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报道,避免“只取所需”地报道事实的某一个侧面。这种立体新闻不仅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必将大大增加信息量,因为它的内容丰富了、事实的层次丰富了、角度丰富了、色彩也丰富了。

(2)学会抓特点。

信息在本源上就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差异。特点越鲜明,差异越显著,其信息量越大。没有特点,流于一般,则没有新意,信息量就小。因此要选择那些特点鲜明、差异显著的新闻事实,并在新闻写作中力求充分地将其特点与差异表现出来。

(3)使用新闻背景

只有充分挖掘新闻背景,无论是事件本身的直接背景还是与事件有关的间接背景,都能够有效地加大新闻报道的信息量。

(4)以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对纸质媒体来说,新闻信息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读者的,因此要学会用精练的文字浓缩信息,以传递更多的内容。

4. 通讯需要哪些类型的材料? 细节在通讯中的作用如何?

【答案】(1)通讯需要的材料类型

无论表现事件还是人物,通讯所选取的素材主要有三种:骨干事例、细节材料和一般叙述性材料。

①骨干事例

一篇通讯必须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即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

骨干材料是通讯“说服力”的基础,是通讯主题能否成立的事实支柱,也是通讯内在逻辑的基本要求。它必须真实,必须带有权威性。在采写通讯的过程中,寻找骨干事例是中心的一环。如果找不到有说服力的骨干事例,或者骨干事例不多,则要考虑改变通讯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