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 )。

A. 活动课程

B. 核心课程

C. 相关课程

D. 融合课程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就是考查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掌握情况。活动课程就是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传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活动课程的关键词是:活动教学,亲身经验,主动活动。核心课程主要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程。相关课程,就是说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课程不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把他们综合在一门课程当中的课程。融合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互相融合的,打破学科间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的课程的知识融合合并在一起的课程。

2. 在期末复习时,学生采用将课文内容以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学习策略基本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复述策略是通过画线、复习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加工,以利记忆的过程; 精细加工策略一般通过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组织策略通常采用列提纲、画网络关系图、流程图和表格等形式,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 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

A. 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 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 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 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拿破仑时期的教育领导体制,尤其是帝国大学的实质的掌握程度。1808年,拿破仑为了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

,由拿破仑直接委派。同时,将全国划分成29个大学区。大学区机构。大学首脑称“大学总监”

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以及学区的大、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仟免。拿破仑通过建立帝国大学,确立了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 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

A. 晓庄学校

B. 育才学校

C. 山海工学团

D. 自然科学园

【答案】A

5. 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观点属于( )。

A. 结构主义课程论

B. 经验课程论

C. 要素主义课程论

D.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课程理论和流派。这道题是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结合。布鲁纳提出来的是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任何基本结构都是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表现出来,只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年龄,己有的知识结构选择出来了最合适的新知识的呈现方式,那么就是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只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方式而己)。经验主义课程论是杜威提出来的,要素主义课程论是巴格莱,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是布拉梅尔德提出来的。还要分别主义者几个理论的主要的内容。

6.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是( )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张之洞

D. 严复

【答案】A

7. 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向类型是( )

A. 掌握目标

B. 学习目标

C. 任务日标

D. 表现目标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的目标定向理论的掌握程度。通常,在教育实践中,当儿童面对学业的失败和困难时,通常有有两种反应,一种表现出无助取向,把困难视为失败,看做自己能力低下的表现; 另一种,表现出进取取向,进取者则把困难视作暂时的挫折和进一步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将难题看做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解决的挑战,德韦克发现,这是因为这两类儿童有着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掌握目标定向,叫做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消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成绩目标定向,也叫做自我卷入目标定向。由此可见,ABC 是同样的意思,是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这道题说的是消极取向的孩子,所以,应该选择D 。

8.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自尊的需要

C. 认知的需要

D. 审美的需要

【答案】B

9.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有研究者根据50年代末——60年代初挪威征兵时的智力测验数据,对那段时期10.7万人应征入伍的19岁青年男子的智商得分进行研究。统计与分析发现上学9年者的智商平均

得分比上学7年者高出7分,比上学8年者高出4分,经检验差异显著。这项研究成果表明( )。

A. 学校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智商

B. 当时测定智商的工具和方法相当完善

C. 学校教育并不能显著提高人的智商

D. 智商的高低影响受教育年限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