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商学院MBA中心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最优指派原则
【答案】最优指派原则由蒙代尔提出,这一原则的含义是: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并且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根据这一原则,蒙代尔区分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影响内外均衡上的不同效果,提出了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
2. 周期性不平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
【答案】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处于经济衰退时期,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相应的下降,经常项目赤字减少或盈余增加。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当一国处于经济衰退时期,投资前景黯淡,资本流出增加,从而使资本与金融项目赤字增加或盈余减少。相反,当一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上升,进口需求相应的上升,进而使经常项目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当一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入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可见,经济周期对经常项目和资本与
金融项目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取决于它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净效应。
3. —价定律
【答案】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得同一种可贸易商品无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外,其价格都是相同的。所谓可贸易商品是指套利活动能使其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的商品。根据此定律,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同一可贸易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的折算,在数值上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可贸易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e 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
一价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金块主义者J. 威得利首次提出的概念,它反映了一种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一价定律的成立基于自由贸易的严格假定,即商品与服务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现实中自由贸易的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因此国际间就会产生商品套购,套购者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低价国购买,运到高价国出售,从中获取无风险套购利润。一价定律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是绝对购买力学说的前提之一,
第 2 页,共 105 页 其中,表示同一
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提供基本的绝对形式,可以说购买力平价说是一价定律的翻版。
4. 斯旺模型
【答案】
斯旺模型是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提出的用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搭配来解决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可用图来加以说明。
图 斯旺模型: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在图中,横轴表示国内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的支出增减型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总水平。纵轴表示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直接标价法),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增加,表示本币实际贬值,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增加;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减少,表示本币实际升值,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在斯旺的模型下,本国的总供给水平是一定的,总需求由国内支出和净出口两部分组成,内部均衡意味着本国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外部平衡意味着本国的净出口为零>即国际收支平衡。
5. 区域货币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一个最广义的概念,覆盖了所有货币合作的形式和程度。它既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紧密的;既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既可以局限在某个方面,也可以是全面的。因此,区域货币合作实际上是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区域货币同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通货区是区域货币同盟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它具有五个显著特征:(1)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相互固定; (2)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 (3)这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 (4)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机构; (5)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区域货币合作的本质是以削弱成员国货币政策主权为代价来达到区域间经济协调和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6. 套补的利率平价
【答案】套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
其中
,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升(贴)水率,
第 3 页,共 105 页 为本国金融市场上一年期投资收益率
,为外国金融市场上同种投资收益率。它的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
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汇率必将升水,这意味着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问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7. 外部平衡
【答案】相对于内部平衡而言,外部平衡是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单纯的国际收支账户在一定口径上的数量平衡。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往往是冲突的。二战后一些西方经济学者如米德、丁伯根、斯旺、约翰逊和蒙代尔等都曾研究过同时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认为这两种平衡是有联系的,必须放在一起研究。当外部失衡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开支调整政策即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开支;开支转换政策,包括贬值和直接管制两方面,前者即采用汇率变动政策使国内和国外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对本国商品和外国商品的需求转换。而直接管制,即对某些经济部门给予优待或限制(如关税、出口津贴、许可证、限额、外汇管制等),目的也在于将对国外产品需求转换到国内产品上来。
8. 银团货款
【答案】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的一种方式。是指若干银行组成一个集团,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按共同的条件联合向借款人提供巨额资金的一种贷款方式。欧洲货币市场首先采用了辛迪加贷款的方式。辛迪加贷款的优点在于贷款银行间彼此合作,共同调研,共担风险,从而提高了借贷双方的安全性。辛迪加贷款具有贷款数额大、期限长、参加银行多的特点。
按照不同的标准,辛迪加贷款有不同的分类形式。按贷款期限可分为定期贷款和循环贷款;按贷款人与借款人的关系可分为直接银团贷款和间接银团贷款。此外还有备用贷款、备用信用证担保贷款等。
通常,辛迪加贷款的程序包括以下环节:①选择牵头银行。②谈判及组成经理集团。某家银行一旦被选中为牵头银行,就可开始针对有关贷款条件同借款人进行初步谈判,同时,开始联系其他银行参加经理集团。③准备和发布贷款备忘录。经理集团组成后,就要着手准备贷款备忘录,该备忘录包含有关借款人经营和财务状况、贷款用途、担保以及贷款的各项条件等资料。贷款备忘录完成后发布给各有意参加银团的银行。④组成集团。参与银行同意参加贷款后,牵头银行必须将贷款份额及贷款条件通知参与行。一旦承贷的数额达到,经理集团和参与银行就组成银团。⑤签约。银团组成后,便在贷款协议上共同签字。一旦某个贷款银行未能履约,借款人只能追索该行的责任,与其他贷款银行无关。⑥刊登“墓碑”广告。银团贷款做成后,可以不加声明,也可以在发行量较大的国际性商业报刊上以墓碑广告形式公开予以披露,目的是提高借款人和各成员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⑦贷款监督和偿还。从贷款开始生效到贷款全部清偿为止这段时间,贷款方必须监督借款人使用贷款和盈利情况,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收取本息。
9. 预期自我实现
第 4 页,共 10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