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儿科(医学高级)题库>传染病题库

问题:

[单选] 患儿,2岁4个月。发热恶风,喷嚏流涕,轻微咳嗽,皮疹分布均匀,疹点稀疏细小,疹色淡红,肌肤轻度瘙痒,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触痛,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治疗应首选()

A . 银翘散
B . 桑菊饮
C . 桑杏汤
D . 香苏散
E . 麻杏石甘汤

桑杏汤与桑菊饮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桑叶、甘草。 桑叶、杏仁。 桔梗、甘草。 桔梗、杏仁。 薄荷、栀子。 既可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决明子。 生地黄。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患者,男性,61岁。家人代叙,因生气而出现胸闷,乏力,眩晕,即之突昏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四肢抽搐,移时苏醒如常人。有类似发病史2年,未进行系统诊治。现痰多胸闷,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本病中医诊断为() A.癫病。 狂病。 痫病。 中风。 厥证。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大定风珠。 地黄饮子。 百合固金汤。 六味地黄丸。 清燥救肺汤。 9个月男婴,于11月份发生腹泻,伴发热、轻咳、流涕、呕吐,大便镜检可见脂肪滴和极少数白细胞。其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埃可病毒。 腺病毒。 轮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 鼻病毒。 患儿,2岁4个月。发热恶风,喷嚏流涕,轻微咳嗽,皮疹分布均匀,疹点稀疏细小,疹色淡红,肌肤轻度瘙痒,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触痛,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治疗应首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证起病较急,以发热恶寒、疹点稀疏、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触痛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辨证为邪犯肺卫证,治以疏风清热,选银翘散加减。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