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滤线栅切割效应对X线片的影响,错误的是() 照片只有中心部分受照射是由于滤线栅反用。 中心线侧向偏离,不在栅焦距上,影像密度均匀减少。 摄影距离大于或小于栅焦距,照片中心向两侧密度逐渐变淡。 大于栅焦距的照片密度是侧向偏离的同侧大于对侧。 侧向偏离相等的情况下,大于栅焦距的偏离切割效应更严重。
患者男,70岁。以"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气短5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每年冬季发作,多为白色黏痰,每年持续约3个月,近1周来感冒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痰色黄,痰量较前增多,伴有低热和活动后呼吸困难。吸烟史600支/年。查体: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患者的治疗措施包括() A.给予亚胺培南静滴。 B.口服祛痰药物。 C.选用强镇咳剂止咳。 D.低流量吸氧。 E.高流量吸氧。 F.雾化碳酸氢钠溶液。 G.根据药敏选择合适抗生素
H.给予地西泮,使患者得到休息
I.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管型的基质主要是() 核蛋白。 α球蛋白。 粘蛋白。 T-H蛋白。 α2球蛋白。
下列滤线栅的概念和使用,错误的是() 栅比指铅条高度与间隔距离的比值。 滤线栅栅比值大,散射线消除效果好。 高栅比吸收散射线效率高,患者接受辐射量少。 活动滤线栅散射线消除效率高于同比值的静止栅。 滤线栅的切割效应指滤线栅铅条对X线的入射吸收与阻止作用。
患者,男,56岁。上午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夜间突然发热39℃。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切口感染。 切口裂开。 肺不张合并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吻合口瘘。
患者,女,30岁,有葡萄胎史,今上班时突感双目失明,来院诊治。考虑“绒毛膜癌脑转移可能”收入院。护士安排其病室时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