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不正确的叙述是() 是指粒细胞的核分叶情况,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两种。 可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核象变化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正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核以2~3叶居多。 正常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数量之比为1:10。
用改良Neubauer计数板计数细胞时,对压线细胞应遵循的计数原则() 数上下,不数左右。 数左右,不数上下。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压线细胞不数。 压线细胞全数。
患者,女,21岁。食鱼虾后皮肤出现片状风团,瘙痒异常。治疗取神阙穴,所用的方法是() 针刺。 隔盐灸。 拔罐。 隔姜灸。 艾条灸。
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的一组疾病是() 钩虫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失血,肺癌。 荨麻疹,心肌梗死。 支气管哮喘,猩红热。 严重外伤,肝吸虫病。
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若每高倍镜视野平均白细胞数为4~6个,则其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大约为() (4~7)×109/L。 (7~9)×109/L。 (10~12)×109/L。 (12~14)×109/L。 (13~15)×109/L。
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中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及中毒性改变,推测其核象改变最可能为()